马英九祭拜72烈士,读林觉民《与妻书》泪洒当场!此文有何特别?
马英九祭拜72烈士,读林觉民《与妻书》泪洒当场!此文有何特别?
林觉民,这位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的青年才俊,以其《与妻书》感动了无数人。2024年4月3日,马英九先生在广州祭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时,再次诵读了这封感人至深的遗书,泪洒当场。这封写于1911年的家书,为何能穿越百年时空,依然震撼人心?
林觉民,1887年出生在福州一个书香门第。他的堂兄林长民,是著名才女林徽因的父亲。在那个国难当头的年代,林觉民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1902年,15岁的他进入全闽大学堂(今福州一中)学习,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的熏陶。
1907年,林觉民与陈意映成婚。陈意映毕业于福州女子师范学堂,是该校第一批毕业生,两人琴瑟和谐,举案齐眉。为了唤醒同胞,林觉民开始办私学,还在家中办女学,倡导“男女平等、和封建礼教作斗争”等理念。
1907年,林觉民东渡日本求学,加入了同盟会,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1911年,他参与广州起义的筹备工作。在起义前夕,他给父亲和妻子分别写下《禀父书》和《与妻书》。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林觉民被捕。5月3日,年仅24岁的他在黄花岗英勇就义。
林觉民的《与妻书》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情感真挚。文章开篇就让人动容:“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林觉民对妻子的深情,让人感同身受。
二是境界高远。林觉民在表达对妻子的爱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他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崇高的革命理想。
三是思想深刻。林觉民在信中写道:“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他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表达了“国家稳定且有尊严,人民才有幸福”的深刻见解。
2024年4月3日,马英九先生在广州祭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时,再次诵读了这封感人至深的遗书,泪洒当场。是的,任何人阅读这么一篇文章时都不会无动于衷的,林觉民等72烈士,用自己的牺牲唤醒了无数国人,启发了民智。
只是很遗憾,如果他们不死,几个月后就可以看到民国的建立了……
致敬烈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