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何一醒就哭闹?你家宝宝也有“起床气”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何一醒就哭闹?你家宝宝也有“起床气”吗?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885917

导读:很多新手爸妈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扰:宝宝白天乖巧可爱,一到睡醒就哭闹不止,仿佛瞬间变成了"小恶魔"。这种现象是否意味着宝宝也有"起床气"?本文将从婴儿气质类型的角度,为您揭示宝宝睡眠问题背后的秘密,并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

近日收到一位宝妈的急切留言,字里行间满是困惑与无奈:“我家那小家伙,平日里明明乖巧得像个小天使,软萌软萌的,可为啥每次睡醒,画风骤变,瞬间化身‘小恶魔’,哭闹不止,任我怎么哄都不行。这才1岁的小不点儿,难道也会有传说中的‘起床气’?”

宝妈们,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款困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背后的秘密。


(图片:微信公众图库)

婴幼儿的睡眠问题与气质类型密切相关

“起床气”通常是指成年人在早晨醒来时,由于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而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流、甚至发脾气等。然而,关于婴幼儿是否也会有类似“起床气”的现象,目前的证据并不明确。

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婴幼儿的睡眠问题与气质类型密切相关。

根据婴幼儿气质评测,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五种:易养型(E)、中间偏易养型(I-E)、难养型(D)、中间偏难养型(I-D)和启动缓慢型(S)。

每种气质类型对婴儿的睡眠模式都有不同的影响。以下是这五种气质类型与睡眠之间的关系:

(1)易养型(E):

特点: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强、容易安抚。

睡眠表现:

  • 入睡快:通常能够快速入睡。
  • 夜间醒来少:夜间醒来次数较少,容易重新入睡。
  • 睡眠质量高:整体睡眠质量较好,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2)中间偏易养型(I-E):

特点:大多数时候情绪稳定,但偶尔会有情绪波动。

睡眠表现:

  • 入睡较快: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较快入睡,但有时可能会有些困难。
  • 夜间醒来适中:夜间醒来次数适中,通常能够自行重新入睡。
  • 睡眠质量良好:整体睡眠质量良好,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受到影响。

(3)难养型(D):

特点:情绪波动大、易怒、对新环境和刺激敏感。

睡眠表现:

  • 入睡困难: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入睡,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 夜间醒来频繁:夜间醒来次数较多,难以重新入睡。
  • 睡眠质量差:整体睡眠质量较差,容易出现夜醒、哭闹等情况。

(4)中间偏难养型(I-D):

特点:大部分时间情绪稳定,但有时会出现情绪波动。

睡眠表现:

  • 入睡较慢: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入睡,但有时会有些困难。
  • 夜间醒来较多:夜间醒来次数较多,但通常能够自行重新入睡。
  • 睡眠质量一般:整体睡眠质量一般,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受到影响。

(5)清洁启动缓慢型(S):

特点:对新环境和人比较谨慎,需要更多时间适应。

睡眠表现:

  • 入睡较慢:需要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才能入睡,对变化敏感。
  • 夜间醒来适中:夜间醒来次数适中,但可能需要家长的帮助才能重新入睡。
  • 睡眠质量良好:一旦适应了环境,睡眠质量通常较好,但初期可能会有入睡困难。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记录婴儿的睡眠时间和模式,了解其特定的需求和偏好。

从而家长可以更好地支持他们的睡眠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关研究表明,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在入睡速度、起床速度和睡眠情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例如,D型和I-D型孩子的入睡速度最慢,而E型孩子的入睡速度和起床速度最快。D型和I-D型孩子的睡眠情绪最差,而E型孩子的睡眠情绪最佳。

此外,武汉市的一项研究发现,D型、I-D型及E型孩子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3.67%、32.95%和15.53%。

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表明,婴幼儿的睡眠觉醒状况与认知发育也有一定关系。研究指出,婴幼儿期是儿童睡眠/觉醒模式昼夜节律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婴儿早期快速动眼-非快速动眼睡眠周期结构异常可能是神经系统发育落后的早期表象。

由此可见,小宝宝的睡眠问题还是与情绪、气质、认知发育等因素相关,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抚育方式。

六大妙招助你破解宝宝“睡眠困境”

那么,当小宝宝睡眠质量差时,家长们究竟能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呢?

是精心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还是通过温柔的安抚方式来稳定孩子的情绪?

(1)建立规律的睡前仪式:创建一个固定的睡前仪式,包括在固定的时间进食、洗澡、穿上适合睡觉的衣服以及降低环境亮度。这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减少入睡困难和夜间醒来的情况。

(2)避免在睡前喂食:在睡前避免喂食,以便如果孩子想上厕所,可以在睡前完成。这有助于减少夜间醒来次数,从而改善孩子的睡眠质量。

(3)鼓励白天活动:在白天引导并鼓励孩子进行需要努力和疲劳的活动,并提供休息时间。这有助于孩子在晚上更容易入睡。

(4)关注父母的睡眠和情绪状态:研究表明,父母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与婴幼儿的睡眠问题密切相关。父母的睡眠不良和抑郁情绪是婴幼儿睡觉有困难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改善父母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对改善婴幼儿的睡眠问题有重要作用。

(5)获得家庭支持: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父母的个人适应能力紧密相关,当父母感到支持不足时,他们可能会在幼儿的睡眠-清醒模式中表现出心理社会的紧张。因此,家长可以多寻求家庭和朋友的帮助,以减轻育儿压力。

(6)行为治疗和心理干预:如果宝宝睡眠问题比较严重或持续未见好转时,家长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行为治疗,以帮助解决孩子的睡眠问题,同时也能减轻父母的压力和抑郁情绪

总之,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比如确保睡眠环境安静、舒适,避免过多的刺激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婴儿,家长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一致性,逐步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也可以采用更多的安抚技巧,如轻柔的抚摸、摇篮曲等,帮助他们放松和入睡。

好了!假如觉得这篇文章对你很有用的话,求【点赞】求【转发】求【在看】,最重要的是请立马转发给宝爸宝妈们吧!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参考文献

[1]W. Hall, M. Moynihan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al sleep quality, fatigue, cognitions about infant sleep, and parental depression pre and post-intervention for infant behavioral sleep problems.” 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2017).

[2]Sofia Esmeraldo Rodrigues, T. R. F. Viana et al. “Plan of nursing care for the sleep of infants.” (2016).Sofia Esmeraldo Rodrigues, Tamires Rebeca Forte Viana.

[3]S. De Stasio, B. Ragni et al. “Protective and risk factors of toddlers' sleep and parental stress.” Revista INFAD de Psicologí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20).. Simona De Stasio.

[4]谢亮亮,曹慧,顾春丽,等. 6月龄婴幼儿睡眠问题与气质的关系[J]. 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1):1694-1697.

[5]张风华,廖灿辉,王绘新,等. 婴儿早期睡眠/觉醒状况与气质相关性的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12):2293-2296.

[6]杨少萍,吴汉荣,张斌,等. 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与气质关系的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39-740.

[7]赵艳桃. 婴幼儿睡眠与认知发育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9):814-816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