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嘴鸥陆续北归 卫星“小背包”揭秘迁徙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嘴鸥陆续北归 卫星“小背包”揭秘迁徙之路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27A08PLQ00

每年春天,成群的红嘴鸥都会从滇池启程,踏上北迁的旅程。它们换上繁殖羽,储备充足的能量,沿着预设的路线飞往北方的繁殖地。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为红嘴鸥佩戴北斗卫星追踪器,首次揭示了这群“老朋友”的迁徙奥秘。

眼下,大批红嘴鸥正在有序离开滇池,踏上回归北方的旅程。据统计,现在仍然停留在滇池附近的红嘴鸥数量只有不到高峰期的20%。在离开滇池北归之前,很多红嘴鸥会脱下“冬装”换上“夏装”,比如,成年红嘴鸥的头部羽毛在越冬期间会逐渐变黑,也被戏称为披上了“黑头纱”。这其实是成年红嘴鸥换上的繁殖羽,也是它们成熟的表现。除了头部,红嘴鸥腿和脚趾的颜色也会变深,由此前的红色变成更深的深红色。

红嘴鸥幼鸟暂时没有繁殖能力,也就不需要北迁,所以每年仍有两三百只红嘴鸥幼鸟会留在滇池。它们在夏季生活在滇池的内海,不再到城市附近和人类接触,等待今年冬天和家人再会。

为了应对从南向北的长途旅行,红嘴鸥在滇池越冬期间会适当“增重”“长胖”,储备脂肪和能量。根据专家测算,红嘴鸥在越冬季一般会增重30%到50%。因此,北迁之前红嘴鸥的觅食行为也会更加频繁。

红嘴鸥一般有哪几条长途旅行路线呢?一张图片展示了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南北往返的三条路线。一条是西线,终点是新疆的博斯腾湖附近;中间一条是中部路线,终点大致在蒙古国的西部和贝加尔湖;最东边的一条是东北路线,走这条线的红嘴鸥会一直到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栖息繁殖,长途旅行中它们会在黄河中下游以及呼伦湖附近休息。

这些数据记录就要靠红嘴鸥背着的一只“小书包”了——一个迷你版的北斗卫星追踪器,追踪器上方安装了太阳能板,红嘴鸥白天出来活动时,太阳能板就可以储能供电。追踪器可以实时记录红嘴鸥的位置、飞行速度和所处的环境温度湿度。通过卫星跟踪,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它们的迁徙路线,还能得知许多和红嘴鸥种群繁衍变化等情况。

2018至2019越冬季,科研人员为92只红嘴鸥佩戴了卫星追踪器,这些北斗卫星追踪器体积很小,佩戴在红嘴鸥的背部,外形很像一个“小背包”,并不会影响红嘴鸥的正常飞行和生活。通过太阳能供电,“小背包”能够定时回传环境温度、飞行速度和位置信息。

赵雪冰寻找的红嘴鸥编号“B021”,是2019年春季组第21只背包红嘴鸥。它主要会停留两个区,一个是黄河中下游停留,然后到东北呼伦湖,还要再停补充些能量,才能够完成一个整个迁徙。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当地寒潮期漫长,每年仅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适宜红嘴鸥生存繁衍。因此,B021几乎每年都是乘坐北迁的“末班车”离开滇池。赵雪冰介绍,这一次寻找它的身影,主要是为了实地观察、记录它在昆明的生活情况。

虽然能够大概获悉“B021”的位置,但是要在红嘴鸥群中用望远镜精准地找到它并非易事。这一天,赵雪冰依然没有看到这位“老朋友”的身影,但5年来由北斗卫星追踪器源源不断回传的数据,为科研人员了解红嘴鸥的迁徙规律、生命周期、种群特征、生长繁殖等情况,提供了数据支撑。

昆明鸟类协会秘书长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博士 赵雪冰:过去主要通过传统的环志得到了少量数据,知道红嘴鸥从贝加尔湖来,但是通过卫星追踪,发现其实更多红嘴鸥来自于蒙古国西部。卫星追踪也给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主要是对栖息地的保护研究,还有红嘴鸥对这些栖息地的利用、能量代谢的情况。我们下一步计划从这一方面研究,和沿线的各个区的研究人员一起合作,把红嘴鸥保护做得更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