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其实是一个人,一个人的不同阶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其实是一个人,一个人的不同阶段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88272189_121289236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一直吸引着读者反复品味。其中,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这三个女性角色,不仅各自拥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更被一些读者解读为一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体现。这种独特的解读方式,为我们理解这部经典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

我们熟知的贾府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她们身上有四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元春贵为皇妃,贤良淑德,是贾府金色的护官符的担当,她是儒家积极入世的代表。
迎春在自己受了委屈被下人顶撞之后,还能手捧《太上感应篇》,她读的是道家的经典著作,她处世的态度是道家的消极避世。
探春在大观园进行改革,杀伐果断,践行的是法家的“正本清源,定分止争”的做派,惜春,经历过热热闹闹纷纷扰扰之后,决意出家,青灯古殿读佛经,佛家思想在她身上体现的最为完美。

元、迎、探、惜四个姑娘名字的谐音是原应叹息,她们四个人过的是不同的四种人生,但是最终都是换来一声叹息。

《红楼梦》值得一读再读,再次读《红楼梦》发现,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其实可以看成同一个人。

这三个姑娘,和贾宝玉都关系紧密。昔有“木石前盟”,今有“金玉良缘”,林黛玉和贾宝玉前世有缘,薛宝钗有金锁,史湘云有金麒麟,这把他们四个联系在一起。经常有人分析说“钗黛合一”,其实钗、黛、湘何尝不是合一的呢?他们代表了一个人的三个不同的阶段。

林黛玉代表懵懂的少年,简单纯粹。爱就是爱了,和贾宝玉初次一见就分外眼熟,有眼缘,喜欢就是喜欢。对贾宝玉的关心溢于言表,贾府上上下下都知道。贾宝玉挨打,她心疼的哭红了两个眼睛,她执着而投入,不仅仅是对贾宝玉,对身边的人也如此,爱恨分明。
林黛玉对薛宝钗最初心存芥蒂,她无意中说出西厢记中这样在当时看来不合时宜的句子之后,薛宝钗语重心长的对她进行劝说,她抛开以往的成见,从此互抛金兰之语,结下姐妹情谊。

薛宝钗代表的则是人到中年。
看书的时候,总感觉薛宝钗少年老成,有她那个年龄段少有的成熟,书上形容她是“藏愚守拙,安分随时,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种理智大于情感的境界,也只有到了中年才有。
她有心机,她时时忍让,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她的婚姻是用来成就家庭的,父亲早亡,哥哥不成器,母亲需要她安慰,哥哥需要她扶持,家庭需要她挽救。

小小年纪,她便承载了负重,让她无法率性而为,一直小心翼翼。用“冷香丸”压制那份少年的热情和欲望。年少时,她也贪玩任性,七八岁就读过西厢记这种书,她也曾梳妆打扮金银首饰满箱,但是她早早地成熟了,她变得冷静理智“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份无情是她现实至上的体现。
这像极了我们中年人,没有那么多浪漫的想法,只有直面现实。不再像年轻人那样得理不饶人,遇事爱较真,看得开,不说破,有时候为了利益尽可能维护好各方面的关系。
如果说林黛玉要的是“红尘作伴,让我们过得潇潇洒洒”,那么薛宝钗追求的就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林黛玉要的是情分,薛宝钗要的是名分,林黛玉追求的是理想,薛宝钗的目标是现实,林黛玉是少年时的热烈,薛宝钗是中年后的稳定。

那么史湘云就是到了老年阶段了。对什么也不用心,好像什么也影响不到她,她不会在儿女情长上动心思,也不会为承担家庭责任上下功夫,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样子,拿得起,放得下,轻松随意,貌似没有什么追求,又有些随波逐流。
史湘云的生活态度有些苏轼的影子,虽然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婶娘过生活,还要靠做针线活贴补生计,但是她圆润自如,穷就穷,富就富,来就来,去就去,好像也都无所谓,豪爽乐观,珍惜当下。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分别代表了我们人生的三个阶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心态和心智,所以我们在读《红楼梦》的时候,到最后,可以对每个人都能理解,所谓众生皆苦,有情皆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