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跑半程马拉松,应该采取怎样的配速策略?
第一次跑半程马拉松,应该采取怎样的配速策略?
对于初次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的跑者来说,合理的配速策略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本文将详细介绍在不同赛程阶段应该如何调整配速,以及一些其他注意事项,帮助你安全、顺利地完成比赛。
前置条件
在开始讨论配速策略之前,我们需要先确认你是否满足以下条件:
- 能连续两天比较轻松、不间断地跑完10km,不管配速快慢
- 赛前有过至少两次15~18km的LSD(长距离慢跑)训练,且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
- 至少有2~3个月进行规律的长跑训练
- 有自己的半马目标配速
- 期望在首马取得让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
如果你满足以上条件,那么这篇文章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这个时候你已经具备安全跑完一场半马的能力,缺的是一场比赛和完赛信心。
配速策略
0~3km
第一次参赛,你会发现人超级多。前几公里不要冲动,你的前后左右都是人。人多根本跑不开,这段距离继续热身,配速略慢于目标配速5-10s。同时注意安全,不要撞到别人也不要被别人撞到。
3~10km
慢慢提速,脱离人群集中的区域,按照目标配速定速巡航。
10~16km
根据体感进行变速:匀速、减速或者加速。一个参考的数据是心率:如果你的心率一直在有氧区间,可以保持配速甚至提速;如果已经到了乳酸阈区间甚至更高,得考虑一下降速,要不然后面跑崩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可以对比自己的运动数据,如果过了10公里,心率稳定在有氧区间,就可以考虑后半程加速;如果十公里时心率已经偏高,就必须要降速了。注意:心率不要长时间在乳酸阈区间,应该主要控制在有氧动力区。
16km~20km
根据体感或心率波动,如果感觉很累或心率一直偏高,需要考虑降速;如果没有明显的疲劳感或心率仍稳定在有氧区间,保持配速即可。
20km~21.0975km
不要冲刺!不要冲刺!不要冲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半马最后一公里是最危险的。每年都有很多人倒在终点前,原因就是最后几百米在赛道氛围加持下,过于兴奋,在身体已经极度疲劳的状态下仍然选择冲刺。
如果你想提速,增加步频,减小步幅是比较靠谱的,千万不要冲刺!我们不是专业选手,不用在乎那几秒钟。
其他注意事项
起跑前充分热身
怎么算充分热身?检录区、起跑区你会看到一些大神先慢跑或变速跑热身,可以用自己轻松跑的配速跑个三五分钟。每个分区都有领操员,他们站在高台上带领大家热身、活跃气氛。
如果你能完完整整地跟着领操员做动作,玩着就把热身给做了。
不要跟别人比速度
不要因为有人超过你就加速,看到小香风就想去跟。你不了解别人的水平和配速策略,盲目超人或跟跑极易打乱你自己的节奏。
注重补给
这篇文章没有详细聊如何补给。简单点的策略是:五公里、十五公里补盐丸;十公里处补能量胶;再配上赛道中提供的补给。补给的意义在于让你的身体能够更稳定的发挥,减少受伤、抽筋、撞墙的风险。
其他没有谈及到的事项,欢迎在评论区补充、讨论。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