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通史系列》
《中国文学通史系列》
《中国文学通史系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负责总纂,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协作编纂的一套大型文学史丛书。该系列丛书是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安排,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持组织有关单位和有关专家编写,共十四册,按时代分为十种,包括《先秦文学史》《秦汉文学史》《魏晋文学史》《南北朝文学史》《唐代文学史》(上、下)《宋代文学史》(上、下)《元代文学史》《明代文学史》(上、下)《清代文学史》(上、下)《近代文学史》。
各册自成起迄而互作适当照应,合则为文学通史,分则为断代文学史。丛书编写的总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阐述我国古近代文学的基本面貌,材料丰富翔实,叙述准确充分,力图科学地、全面地评价作家、作品,从而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关系。
本系列由文学所参加并完成的有《先秦文学史》《魏晋文学史》《南北朝文学史》《唐代文学史》《元代文学史》。
谭家健《先秦文学史》
《先秦文学史》由褚斌杰先生、谭家健先生共同主持编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持编写的《中国文学通史》之一,也是文学研究工作、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以及其他文化工作中的重要资料。本书由多位专家共同完成,执笔情况大致如下:先秦文学概说,由褚斌杰先生、郑君华先生执笔;文学艺术的起源和上古歌谣,屈原和楚辞,宋玉和其他楚辞作家,秦代文学的李斯部分,由褚斌杰先生执笔;上古神话传说,由郑君华先生执笔;《诗经》由李宗为先生执笔;先秦诸子散文由王达津先生执笔。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
《魏晋文学史》由徐公持先生编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持编写的《中国文学通史》之一,也是文学研究工作、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以及其他文化工作中的重要资料。全书分为“三国文学”“西晋文学”“东晋文学”三编,共二十四章。据徐先生后记,本书草稿写于1982-1985年之间,当时大体上各章即已草成,其后又经历了系统修订,并于1999年出版。
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
《南北朝文学史》由曹道衡先生、沈玉成先生编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持编写的《中国文学通史》之一,也是文学研究工作、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以及其他文化工作中的重要资料。本书的撰写始于1981年,至1988年秋而全部脱稿。在确定全书构想和拟定章节后,由曹先生、沈先生分别执笔,每章撰写前和撰写中都作认真的讨论,完成后又交换阅读,互相反复修改。因此,虽然在分工中曹先生偏重北朝文学,沈先生偏重南朝文学,但全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乔象锺、陈铁民《唐代文学史》(上册)
《唐代文学史》(上册)由乔象锺先生、陈铁民先生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唐代文学史》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按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安排,组织编纂的十四卷本“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中之一种,分上下两册,上册由乔象锺、陈铁民主编。据上册《后记》,上册框架由乔象锺拟定,并执笔撰写了其中第五、六、十、十八、十九等章节中的大部分文字,并对全书进行统稿。此书在文学的价值评判、文学体式的形成和演变等方面,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80年代以后唐代文学史研究观念的更新和转变。
吴庚舜、董乃斌《唐代文学史》(下册)
《唐代文学史》(下册)由吴庚舜先生、董乃斌先生主编。《唐代文学史》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按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安排,组织编纂的十四卷本“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中之一种,分上下两册,下册由吴庚舜先生、董乃斌先生主编。此书在文学的价值评判、文学体式的形成和演变等方面,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80年代以后唐代文学史研究观念的更新和转变。
邓绍基《元代文学史》
《元代文学史》由邓绍基先生主编,作者包括幺书仪、尹恭弘、邓绍基、刘世德、吕薇芬、范宁、金宁芬、侯光复八人。此书将元代文学的基本特点概括为两方面:自宋代开始显露的俗文学和雅文学之分裂局面继续发展,雅文学即传统诗文出现新变。本书初稿的撰写和修订历时四年多,主编定稿工作又历时两年多,不仅对重点作家、作品有更为详尽的分析与论述,而且对之前不被重视的作家、作品也给予了应有的关注和评价,体现了元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