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同济副校长的忧虑: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学生扎堆去有钱途行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同济副校长的忧虑: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学生扎堆去有钱途行业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1FPM06U05566FH1.html

当前,我国众多科技领域正处于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型的重要发展阶段,仍面临着“卡脖子”技术等挑战,急需一流人才支撑。而现有教育体系下,支撑我国实现科技引领的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尚有不足。

全国人大代表、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近日表达了对当前教育现状的忧虑。他指出,近年来,我国理工科学生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甚至一些传统的优势理工科专业吸引力也在减弱。同时,学生的职业取向过于集中在所谓有“钱途”的行业,导致热门专业人满为患,而冷门专业则门可罗雀,这种学科结构性问题令人担忧。

顾祥林认为,我国的本科教育仍然基本沿用原苏联的模式,存在专业划分过细、数理基础训练不足等问题。此外,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缺乏系统设计和有效衔接,人文社科专业的本科生基本不做数理基础训练,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学生数理基础和交叉基础的建立。他特别提到,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更是过早削弱了学生的数理基础。

针对这些问题,顾祥林提出了以下建议:

丰富学科专业内涵、强化数理基础训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以现代信息赋能传统学科专业,打破学科专业壁垒,重构知识体系,筑牢学生未来发展空间;按照本科基础宽、硕士专业深、博士学术精的分阶段培养目标,构筑强化共性基础、关注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基础学科专业对一流人才培养的支撑。

强化医科、工科人才的数理基础和信息技术基础。推进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为不同学科专业定制不同类型和层级的课程,涵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倡导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互相渗透,赋能传统学科专业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加强引导,鼓励高校和中学有效对接,优化专业目录,淡化本科专业,强化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类管理三者联动;扩大“强基”计划招生规模,优化录取机制;强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的定位,加强“强基”和“拔尖”计划的支持力度和后续的配套政策举措。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内涵

创新培养模式,聚焦实际问题,在重大科研攻关中发现前沿科学问题,在重大工程项目中发现关键技术问题。培养分析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强化问题建模、算法求解、系统创新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严格学业标准的基础上,全面扭转以单一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传统模式,实现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注重平时作业、随堂测验、专题讨论等过程性考核评价标准的制订,注重对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设定和达成情况的评价,促进学生增值发展。

建议扩大“未来技术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改革试点覆盖面;依托国家重大平台和项目,加大专项博士生招生名额。

以兴趣驱动助学生成才,以理想情怀促终身发展

多渠道选拔对基础学科有志趣、有天赋、有潜力的青年英才,深入推进基础学科招生培养改革,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立志投身基础研究,激发学生终身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实现理想塑造和价值引领;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高校加强理科和工科建设力度,适当增加具有战略意义领域的博士专项招生和培养规模;大力提高理工类专业的本研贯通培养比例、扩大研究生的免试保送比例、吸引全球高质量生源。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科学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