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与无奈:《千与千寻》中的海上列车
美好与无奈:《千与千寻》中的海上列车
每次回味《千与千寻》的时候,我总会被一段画面吸引。那是千寻拿着锅炉爷爷给的车票,登上海原列车,踏上未知的旅途的时候。
舒缓的间奏
不久之前,无脸男大闹汤屋。在一阵阵奢靡与欲望,贪婪和恐惧之后,电影来到了一望无际的澄澈的海原。
整整三分钟,人物的台词寥寥可数。台词的空白需要由充足的画面与应景又应情的背景音乐弥补。久石让的配乐不必多说,恰当好处,千寻对面未知时的坚毅都于其中体现。从画面上来看,描绘的是窗外之景,是一望无际的海原,是形形色色的黑影旅客,是阳光明媚的小岛,是兀立于水面上的停靠站.是遗失的过去,是被抛弃的将来。新清,澄澈的画面与酒池肉林的汤屋形成鲜明对比。此段缓舒温静谧的场景与无脸男大闹油屋更是大相径庭但唯有“失去”这一氛围一脉相承。
在高强度的画面输入后,创作者以这一个片段作为过渡,给观众喘息的机会,以便回味千寻的过去,迎接千寻的未来。无脸男仍在 ,汤宝和汤鸟也陪同,只是油屋的奢华被蓝天白云和大海取代。
水的宁静与深沉
吉卜力在设计这个片段时,没有使用商业化的噱头使画面吸睛而是娓娓道来,铺展开另一个世界,造就了梦境与现实融合的水上列车。为什么是在水上?水是代表一种澄净,既是千寻的心境,也是这个异世界中珍贵的纯粹。与夜晚相比,阳光下的水更像是本真的世界一个与世无争,不被贪欲污染的世界,也是一个最平常且无奈的世界。
这部电影中唯美的几帧画面都在此出现。在这个异世界,除了油屋的贪欲和奢侈之外,还有不少宁静之处 。
阳光下的小岛,宁静,闲适,与世无争
在天与水的映衬下,一切都是那么和谐
耐人寻味的是,宫崎骏没有将这个异世界片面化,只用它来表现现代社会的光怪陆离,而是用心的把它当做上世纪日本八九十年代的映射。泡沫经济的膨胀确实催生了“汤屋”的奢华与环境的污染,但还是有从一始终的美好存在的。宫崎骏以海上列车为载体,像我们展现了崩坏之外的美好。
黑影旅客的来与去
一上车,半透明的黑影就出现在画面中
车上的黑影旅客寂寞、呆滞地坐着,没有言语,没有生命力,没有名字。他们和无脸男一样,身体是半透明的,没有清晰的五官,是若有若无的存在。
等待列车的父女
这让我不得不想到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社会的混乱。大量日本人的财产蒸发,失业率急剧上升,犯罪率,自杀人数猛增。多少人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变得灰头土脸,“失去了自己的名字”。那些黑影旅客像是在现代社会中受冲击而迷茫的普通人。他们都是一个个“无脸男”失去了心灵的依靠。
泡沫经济鼎盛是人们争相花大额钱打出租车
泡沫破裂后的人们
在《千与千寻》中,宫崎骏探讨的核心话题之一就是对泡沫经济时代的反思。所以才有了影片中废弃的小镇,无处不在的黑影,贪欲横流的汤屋,仍留存着美好的海景。
国道21号象征进入二十一世纪
神明的家被遗弃,象征信仰的消失
结语:《千与千寻》海上列车这个片段虽然没有强烈的情节冲突,但宫崎骏把自己对过去时代的感慨与哀伤,迷茫与向往都寄托在了里面。这种画面与感触是吉卜力特有是,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