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的龟、鳖形玉石器考察
红山文化的龟、鳖形玉石器考察
红山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遗址分布广泛,包括了今天的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东北地区作为龟灵崇拜的重要文化留存地之一,本次考察团考察了红山文化龟、鳖形玉石器在天津博物馆、红山文化博物馆、赤峰市博物馆、德辅博物馆、朝阳博物馆、喀左县博物馆、牛河梁遗址等博物馆的留存情况。
红山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遗址分布广泛,包括了今天的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东北地区作为龟灵崇拜的重要文化留存地之一,本次考察团考察了红山文化龟、鳖形玉石器在天津博物馆、红山文化博物馆、赤峰市博物馆、德辅博物馆、朝阳博物馆、喀左县博物馆、牛河梁遗址等博物馆的留存情况。具不完全统计,上述博物馆及遗址展出的龟、鳖形玉石器共14件,馆藏情况如下:红山文化博物馆玉龟1件(仿制品);德辅博物馆石龟1件,玉龟1件,龟形石制权杖首1件,石龟杯1件;朝阳博物馆玉鳖1件;喀左县博物馆玉龟1件(仿制品);牛河梁遗址玉龟3件,玉鳖1件;辽宁省博物馆玉龟2件、玉龟壳1件。
红山文化时期,龟、鳖形器是非常典型的器物,其中以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龟数量最多,样式最为精美。古老先民们不仅对龟、鳖形生物有着狂热的图腾崇拜,而且将其作为权利的象征。本次考察的玉石器以墓葬文物为主,其中,牛河梁遗址在展厅复原了当时玉鳖和玉龟壳的出土情况,两件龟鳖形玉器均摆放在墓葬主人的手部位置,代表着龟、鳖形玉器在此时先民的精神信仰中占据重要地位。
红山文化出土的鳖、龟形玉料基本属于岫岩玉,摩氏硬度一般不高于5.5,玉质较软,易雕刻,外观呈现青绿或黄绿色,其主要产地在辽宁省岫岩县。岫岩玉是中国北方玉文化史上开发最早、利用最广、历时最悠久的玉种,丰富的岫岩玉矿藏为北方先民们进行玉器制作提供了充足原料,因此,八千多年前内蒙古兴隆洼文化遗址和五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均有大量精美的岫岩玉器出土。
红山文化中的玉鳖和玉龟的造型遵循生物学原型,因此两种玉器的外形大体相似,但在四肢和壳纹的刻画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从生物学角度进行比较,龟壳坚硬,因此背甲上有明显的块状花纹,纹理常呈现几何形状,比较典型的有六角形等;鳖壳较为柔软,但没有规则块状壳纹,而是条状壳纹。从圆雕造型来说,乌龟的头部和四肢比较粗壮,而鳖的头部和四肢较为短小。
红山文化中的玉鳖和玉龟其形制不仅严格仿照生物学的龟鳖制作,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等级制度和审美观点等,对研究先祖们的精神信仰有重要意义。从出土文物实物来看,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龟已雕刻得十分精细。迄今为止,凌源牛河梁遗址出土了红山文化时期最早的玉龟壳和玉鳖。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鳖和玉龟壳通体呈青绿色,工艺精湛,色泽温润,整体写实细节刻画突出。玉龟壳背长5.3厘米,宽4.1厘米,腹残长4.5厘米,宽3.8厘米,腹甲大孔直径2.3厘米,通高2.7厘米。玉龟整体呈椭圆形,壳部纹路刻画逼真,几何块状纹理明显,龟壳背脊部分棱形明显,玉壳为整块玉石雕刻而成,龟壳中空,龟腹部中央有一大圆孔(图1),壳外延微微上翘,壳的首部呈大开口状,尾部开口向下略小于首部(图2)。同属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龟圆雕整体呈青绿偏向黄,龟体圆润扁平,壳背以圆环刻线雕出壳部的分区,背部和腹部接近正圆形,四肢与头尾粗壮短小。从外形上看,圆腹配以短小的首部和短圆的尾部,样貌憨态可掬,扁平状玉龟并无过多刻画装饰性细节,以首尾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工艺精美(图3)。牛河梁第十六地点二号冢积石层出土的玉鳖,长6.2厘米、宽4.4厘米、厚0.9厘米,通体呈青白色,俯瞰龟背部接近椭圆形,三角形首,雕刻有吻部和眼部,颈部略向前伸,背部中鼓,颈部上方有阴刻线雕刻以划分壳与裙边,斜钻横穿一隧孔(图4)。
图1 玉龟壳,德辅博物馆
图2 玉龟,辽宁省博物馆
图3 玉龟壳,辽宁省博物馆
图4 玉龟,牛河梁遗址博物馆
从玉质和形制上比较,其他地区出土的红山文化龟鳖玉形器与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龟相比则简单许多。朝阳博物馆馆藏的两个玉龟较小,一只玉龟形制方正整体扁平,仅雕刻出龟首和躯体,未雕刻出龟尾及龟的四肢,整龟素面无纹;另一只玉龟雕刻较为细致,龟壳有明显的隆起,龟首微微上翘,雕刻有一小尾,整只玉龟石性较重。建平博物馆馆藏的玉龟极小,通体青绿,是典型的岫岩玉材质,龟壳和龟首的区分较为明显,颈部刻有三道装饰性花纹。朝阳博物馆馆藏的玉龟偏白,偏向石性,玉龟整体扁圆,呈匍匐状,龟首上扬,龟壳与龟身雕刻细致生动,龟壳偏圆,玉龟尾部短小圆润,龟的四肢刻画细致,脚趾清晰可见,显得俏皮可爱(图5)。德辅博物馆馆藏的玉龟通体青绿,龟体较为小巧,龟壳微带弧度,雕刻有明显的龟首和龟尾(图6)。
图5 玉龟 朝阳博物馆
图6 玉龟 德辅博物馆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龟鳖形玉石器既代表着中国先民高超的采石制玉技艺,又蕴藏着先民们对神龟的神话崇拜。龟鳖在古代具有长寿、通灵、先知等诸多吉祥寓意,常常被赋予各种神圣内涵。龟鳖图样作为红山文化神话图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神龟造型以写实为主,壳纹及装饰细节遵循生物学特征进行复刻,几乎没有二次想象的美化痕迹。先民们仿造生活中的龟制成龟鳖形玉器,并在一些时候将其作为重要随葬品贴身放入墓中与其他玉器构成一套完整严谨的玉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