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七种替代惩罚的教育方法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七种替代惩罚的教育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同时又不伤害其自尊心?《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提供了七种替代惩罚的方法,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因为调皮把家里弄得一团糟,家长气得火冒三丈,对孩子大声训斥甚至动手惩罚。然而,这样的惩罚真的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吗?
实际上,惩罚孩子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家长应该避免把孩子视为麻烦的制造者,而要将他们当作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书中介绍了代替惩罚的七种方法,我们以比利和妈妈在超市里购物,比利到处乱跑为例子,具体如下:
想出一个点子来让孩子帮忙: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比如,比利在超市里乱跑,妈妈让比利帮拿柠檬。这样孩子不仅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还参与到了家务的过程中。
表示强烈的不满(但不进行人格攻击):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家长对其行为的不认可。像比利在超市乱跑,家长可以严肃且平静地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让孩子做出选择: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培养其责任感。在超市里,孩子乱跑,家长可以说:“要么你好好走,要么你坐在购物车里,你自己决定。”
采取行动:如果孩子继续不良行为,家长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如果孩子还是不听,我们可以把孩子放在购物车里。
让孩子体验到不良行为的后果:从而让他们更直接地理解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比利总是在超市里乱跑,那下次再来超市,可以不带比利。
阐明期望:明确告诉孩子家长希望他们怎么做。在超市里,家长明确告诉孩子按秩序行走,避免影响到其他顾客。
给孩子指出补救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改正错误。孩子在超市里碰倒东西,我们教会孩子把东西放回原处。
此外,当孩子在操场上玩,多次回家晚了,家长可以参考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内心感受。家长先温和地问孩子:“我觉得正和朋友玩得高兴的时候,让你离开,对你来说非常不容易”。
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让孩子也能理解家长的立场。家长接着说:“但是太晚的话,我很担心你呀”。
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办法,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决策过程。然后和孩子一起商量:“要不把手表修好?或者留晚饭?”
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避免批评或指责某些想法。把想到的各种办法都清晰地记录下来。
挑出哪些建议可以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共同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案。最后确定比如把晚饭推迟到6:15。
通过这些方法,不用指责和惩罚,能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上,而不是互相揭发报复。同时,家长在表达不同立场之后,要告诉孩子怎样修正他的错误。比如可以说“很高兴听到你说对不起,这是第一步,下一步是想一想该怎么做”。
这些方法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方式,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家长运用以上的方法,我们会看到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会有所缓和。当然,运用这些方法不是立竿见影,需要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多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