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有的玩笑不可乱开,看看他们的 …
注意!有的玩笑不可乱开,看看他们的 …
4月1日是愚人节,这个源自西方的节日在中国也逐渐流行起来。人们常常在这个节日里互相开玩笑,以增添生活乐趣。然而,玩笑也有边界,有些玩笑可能触犯法律,甚至将朋友变成对簿公堂的原告被告。让我们通过两个真实案例,来看看哪些玩笑不能乱开。
借条玩笑引发借贷纠纷
河南的翟某夫妇曾在愚人节当天向生意伙伴吴某出具一张人民币一万元整的借条。事后,当吴某要求其履行还款义务时,翟某却称该借条系愚人节开玩笑书写,实际双方不存在借贷关系。
法院经审理发现,翟某确有与吴某的日常生意来往。虽然翟某辩称借条是愚人节开玩笑所打,但书写后不销毁,而是交由原告保管,这一行为与常理不符。最终,法院判决翟某夫妇偿还吴某借款10000元及利息。
借条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不会因为出具时间为愚人节而大打折扣。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树立基本法律意识。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法律保护经合法程序产生的合法债权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威胁信玩笑酿成犯罪
2019年4月1日,吴某陪妻子值班时因为无聊手写一封“威胁信”,冒充身份威胁恐吓钟某(吴某妻子的同事),要求钟某准备60万现金于指定时间存放于指定地点,否则将伤害钟某的两个儿子。随后吴某前往指定地点查看钟某是否按要求提供钱款。钟某在发现勒索信后报警。
钟某报警后,吴某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随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称只是想和钟某开个愚人节玩笑。法院最终以敲诈勒索罪判处吴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法律不过愚人节,不当玩笑不仅会给他人造成伤害,开这种“玩笑”者也将为自己的玩笑付出惨痛代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两个案例提醒我们,在愚人节或其他任何时间,开玩笑都必须遵守法律边界,不能因为节日的特殊性而放松法律意识。同时,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到类似情况及时报警,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受害者。
信息来源: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