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世纪西欧农业耕作制的演变:从繁荣到衰落再到复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世纪西欧农业耕作制的演变:从繁荣到衰落再到复兴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3316753_121618212

中世纪的西欧农业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再到复兴的曲折历程。从古罗马时期的先进农业技术,到中世纪初期的全面衰退,再到10世纪以后的缓慢复苏,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揭示了社会制度的局限性。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一历史变迁。

对现代人来说,日日都能吃饱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甚至不少人为了良好的身材,宁可让自己忍饥挨饿。但是在古代社会,要做到这一点却实属不易,饿殍遍地在封建王朝从来都不是稀罕事。

得益于优秀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政府对农业发展全方面的投入,当时的中国百姓已经是全世界相对最幸福的了。因为,西欧在封建社会的农业发展远逊于中国,统治者的重视度也远远不够。

事实上,西欧曾经也有过兴旺发达的农业,只是在进入中世纪后,它飞速衰落,几百年内都毫无进展。

一直到中世纪后期,这里的农业才逐渐开始复兴,但整体的耕作制度依然粗砺。

中世纪的西欧农业耕作到底使用着怎样的模式和制度?为何会形成这样的局面?


中世纪农业

中世纪前期的农业衰落

熟悉世界历史的人,想必对中世纪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它是整个欧洲发展最缓慢、民众生活最艰辛的时代。

因此,史学界公认其为“黑暗时代”,在那个时候,饥荒、瘟疫和战争几乎无处不在。

按照史学家的定义,中世纪开始于罗马帝国灭亡的公元476年,它持续了近千年的时间,一直到公元1453年才宣告结束。

在这段时间里,欧洲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几乎都陷入停滞,不少领域的技术领先也随之彻底消亡。而农业作为古代社会最重要的一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罗马帝国

根据不少历史典籍的描述,中世纪时期欧洲的农业远远落后于东方世界。

粗放经营的方式大大限制了生产效率,再加上农业技术断代,当时欧洲亩产量和农作物存活率都远远落后于中国。

后世史学家研究相关资料后发现,在中世纪的加洛林王朝,整个西欧的粮食产出与种子数量的对比一度低到了2比1。

这就意味着,每生产2公斤的粮食就需要准备1公斤的种子,如此低效的农业耕种模式,一旦气候稍有波动,发生大规模的饥荒就是必然。

但其实在进入中世纪之前,西欧的农业技术在当时是非常发达的,很多方面都不输中国。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都和秦汉两朝相差无几。


罗马帝国统治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因为古罗马对于农具的开发非常重视,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使用铁制的犁,还不断对其进行改造和优化,耕种效率大大提升。

与此同时,古罗马的农民还发明了割谷器、打谷撬,宽铧带轮犁等先进的农具。

其次,古罗马对于土地的利用也有很高效率,比如他们掌握了中和盐碱的技术,当时欧洲有不少盐碱地被改良后用作耕地。

而且罗马人还发明了二圃制,就是把土地分成两块,分别用作耕作和休耕用地,每年进行轮换。这样做能降低对土地肥力的消耗,而且休耕的土地也不浪费,可以用来放牧牲畜。

中世纪农业

最后,和我国秦汉时期的先民一样,古罗马的农民也掌握了作物栽培和育种的技巧,精选出优秀的庄稼,让亩产量不断提升。

可惜的是,这些优秀的农业技术和繁荣的行业发展伴随着古罗马帝国的覆灭彻底烟消云散。

而消灭古罗马的正是以游牧为生的日耳曼人,他们对畜牧业非常熟悉,但是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却一窍不通。

在这些人的统治下,中世纪的西欧农业迅速衰落,再不复之前的辉煌。


罗马战争

西欧农业的复兴

古罗马覆灭后,整个欧洲农业的衰落持续了几百年的时间。中世纪被后世称为“黑暗时代”,除了战争和瘟疫的肆虐,粮食产量不足、贫民百姓大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也是关键性因素。

这个情况一直到公元10世纪才开始逐渐好转,作为日耳曼人的后裔,法兰西等民族建立的国家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后,逐渐稳定了地区局势,进入了相对缓慢的平稳增长期。

这些地区的农业也因此获益,停止了衰落的下滑态势,慢慢开始恢复了生气。

一些人在研究古罗马典籍、吸收其农业技术的同时,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开发了更有地方特色的农业耕作制度。


中世纪农业

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三圃制,它主要流行于地势平坦、气候湿润阴凉、土质粘重的地方。

所谓的三圃制就是把土地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休闲地、春耕地和秋播地。这三块地每年都轮换一次,三年形成一个循环,而且每次种植的农作物都不同。

比如春耕地要种植大麦、燕麦或者是豆类,而秋播作物主要是小麦或者是黑麦,休闲地则什么都不种。

三圃制有非常多的好处,其中最突出的优势有两点:一方面降低了农业灾害或者是歉收带来的食物短缺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大大提升了土地和劳动力的利用效率。不过三圃制并未彻底取代二圃制,后者在西欧北部依然非常流行。


三圃制

因为这些地方冬季极为寒冷,很不适合外出劳作,而且当时也根本没有适合冬天种植的作物,无法进行三圃轮换。

此时的西欧农业在耕作方式上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但是在耕作管理上,几乎所有的庄园主采取的都是非常粗放的管理模式。

虽然整体上要比刀耕火种这种最原始的模式好不少,但也依然是掠夺式的种植,远远比不上古代中国深耕细作、厚加粪壤,以助地力的模式,对土地的利用率比较低。

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间接影响到了三圃制的推广,后者的诞生时间其实很早,在8世纪的加洛林时代就已经出现在法国。但是它真正普及到全欧洲要等到公元13世纪,整整晚了将近五百年。

西欧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耕作制度和农业管理模式,其实和它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中国古代农业

耕作制成形的自然因素

西欧能够在中世纪开发出三圃制这样优秀的耕作制度,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

首先,西欧的大部分地区都受到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在冬天的时候气温较高,没有那么寒冷。所以这里的人早早就发现了可以在冬天种植的农作物,在不断尝试后,渐渐有了在冬天种地的想法。

其次,西欧的海拔相对较低,基本都是平原地区,比较适合耕种。而且这里的很多区域都有丰富的降雨,所以土地的肥力恢复比较快,很多地方一年就足够了。有这样的基础,才可以实施轮换制度。

最后,西欧的整体地理位置和光照条件非常适合牧草的生长,很适合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开发畜牧业。


中世纪

这样的话,二圃制和三圃制中轮休的土地就不会完全荒废,可以通过种植牧草的方式来蓄养牲畜。而且无论是牧草的固氮效果还是牲畜的粪便都能提升土壤肥力。

如此看来,西欧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光照等条件都为三圃制的诞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而西欧的农业之所以长期使用掠夺式的粗放管理模式,主要是因为在中世纪的时候,这里一直处于地广人稀的阶段。

精耕细作不是动动嘴就能实现的,除了优秀的农业工具,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而这两者在中世纪的欧洲都是比较匮乏的。

中世纪农业

其次,中世纪的西欧依然有大量土地肥沃、连成一片的森林,这些密林通过刀耕火种的方式都可以开发成品质不错的耕地。

拥有这样低成本的耕地获取途径,农业管理上自然很难变得精细。

而且西欧的自然环境很适合畜牧业的开发,这就使得当时的农民不仅需要照顾田亩,还需要管理好大量的牲畜。而前者可以靠天吃饭,只要完成基础的照料就可以等待收获,后者却得时时刻刻都用心去照顾,否则很可能面临大量减产。

因此,农民们能分到作物种植上的时间大受限制,这就导致粗放的管理模式大行其道,成为中世纪西欧农业的常态。


中世纪农业

影响中世纪农业的社会背景

除了自然环境,整体的社会发展和历史因素对中世纪农业耕作制的产生和推广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比如,三圃制的出现,就是建立在古罗马人二圃制的基础上。

日耳曼人灭亡罗马后,造成了很多工艺的失传和断代,是西欧文明发展的重大打击。但是这些工艺还有一些残存的“痕迹”,并没有彻底从历史中消失。而且拜占庭帝国存在了很长时间,它对古罗马的继承是比较到位的。

当西欧诸国局势稳定并逐渐开始发展后,就能在吸收罗马“遗产”的基础上,复兴并开发出更好的农业耕作技艺。

而西欧在中世纪之所以采取粗放的农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肯定是因为日耳曼人的影响。

他们出身于游牧民族,对耕种的了解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这种思路也影响了中世纪的欧洲人。


中世纪农业

其次,类似于古代中国那样精细的农业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在充足的人口上,而这一点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直是比较缺乏的。

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自然无法在农业上追求精细化管理。而且当时的欧洲处于一片动乱中,国际之间的战乱连绵不休,农民们根本没时间耐心去种地,很多都是播种后就放任不管。

而且这个时期欧洲的医疗技术落后,卫生条件也很差,这就导致疫病频发。比如发生在1347至1353年的黑死病大瘟疫,夺走了超过2500万人的生命,整个欧洲的人口锐减三分之一。

最后,西欧在中世纪一直流行封建庄园制,农民牢牢依附于封建庄园主,几乎没什么自由。他们种地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大大减低,自然没有了精心照料的想法。


中世纪农业

结论

总的来说,古罗马灭亡之后,西欧的农业发展出现断代,在很长时间内都处于衰落中。一直到中世纪后期,才逐渐开始复兴,通过推广三圃制获得了更高的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

不过,囿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基本都采取粗放的农业管理模式。

尽管三圃制最后成功普及到整个欧洲,但粮食短缺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参考资料

《罗马帝国的崛起》——波利比阿

《欧美农业史》——格剌斯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