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下呼吸道感染:从病因到预防的全面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下呼吸道感染:从病因到预防的全面解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youlai.cn/baike/disease/Ck2lSIiQUB.html

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到预防,全方位解析这一常见疾病,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

基本信息

  •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 是否医保:是
  • 英文名称: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 是否常见:是
  • 是否遗传:否
  • 并发疾病:缺氧中毒性脑病、支气管扩张、败血症
  • 治疗周期:一般一周左右
  • 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咳痰
  • 好发人群:免疫力低下者、老年人、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
  • 常用药物:青霉素、利巴韦林、阿司匹林
  • 常用检查:血常规、病原学检查、X线检查、体格检查

疾病分类

  • 气管炎:发生于气管部的炎症
  • 支气管炎:发生于支气管部的炎症
  • 肺炎:发生于肺部的炎症

病因

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是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下呼吸道感染好发于免疫力低下者、老年人、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人工通气、住院、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容易诱发。

诱发因素

  • 人工通气:呼吸功能差人工通气者容易吸入环境中致病菌诱发下呼吸道感染
  • 住院:住院引发的医院获得性感染
  • 合并其他疾病: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如糖尿病、心脏病、脑梗塞等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导致病原体感染入侵

流行病学

下呼吸道感染全年均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好发,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细菌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染。多数为散发性,在气候突然变化时可引起局部或大范围的流行。下呼吸道感染常好发于老年人,发病率无男女差异。

传播途径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通过主要是飞沫传播。

好发人群

  • 免疫力低下者:宿主全身免疫系统低下容易导致病原体感染入侵
  • 老年人:老年人多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伴有免疫力低下容易病原体感染入侵
  • 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尤其是住院患者易合并多重耐药感染

症状

下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等,部分患者出现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婴儿出现拒食、呛奶、哭闹、呕吐等症状。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并发症有缺氧中毒性脑病、支气管扩张、败血症等。

典型症状

  • 发热:气管炎和支气管炎通常是低热伴有寒战、全身不适,肺炎发病前为低热,13天后出现高热,可达38℃39℃
  • 咳嗽、咳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开始即出现剧烈咳嗽,多干咳无痰,几小时或几天后出现粘痰,部分细菌感染出现黏脓痰。肺炎开始为轻咳,发热后咳嗽加重可伴有呼吸困难,出现脓痰。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痰的颜色不同,如大叶性肺炎为铁锈色痰、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为果冻样痰等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婴儿出现拒食、呛奶、哭闹、呕吐等症状。肺炎患者在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流涕、食欲不振、乏力等。

并发症

  • 缺氧中毒性脑病:部分严重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导致严重缺氧,易合并缺氧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头痛、呕吐、谵妄、意识障碍等
  • 支气管扩张: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下呼吸道感染者会破坏支气管组织出现支气管扩张,肺部听诊出现固定湿啰音
  • 败血症:部分感染严重者,细菌毒素入血可出现败血症,表现为全身高热、谵妄、皮下淤血等

就医

当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呼吸内科,行血常规、病原学检查、X线检查、体格检查明确诊断。注意与过敏性鼻炎、急性传染病、肺癌等疾病鉴别。

就医指征

  • 当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迁延不愈形成支气管扩张,应及时就医
  •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合并败血症,出现全身高热、谵妄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表现时,建议去呼吸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
  • 是否有其他症状(如流涕、食欲不振、乏力、胸痛)
  • 近期有无接触感冒咳嗽患者
  • 既往有无其他疾病

需要做的检查

  • 血常规检查: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可出现核左移现象
  • 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法或病毒分离和鉴定方法确定病毒的类型,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 X线:肺炎患者可以看到斑片状浸润影
  • 体格检查:可听到呼吸干湿啰音,支气管扩张者闻及固定湿罗音

诊断标准

  • 患者可以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拒食、呛奶、哭闹、呕吐等表现
  • 血常规显示: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可出现核左移现象
  • X线下肺炎患者可以看到斑片状浸润影
  • 体格检查可听到呼吸干湿啰音,支气管扩张者闻及固定湿罗音

鉴别诊断

治疗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中医治疗也有一定疗效。药物治疗主要是根据病因选择抗病毒或细菌治疗,以及对症止痛、退热、缓解症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周期一般一周左右。

治疗周期

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周期一般一周左右。

一般治疗

休息,发热、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受寒。

药物治疗

  • 抗病毒治疗:对于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症状轻的患者一般无需应用,对免疫缺陷患者,应及早使用。可酌情选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或奥司他韦等
  • 抗细菌治疗:如有细菌感染证据,如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升高、肺部炎症影像、咳黄痰等,可酌情选用抗感染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在高水平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时可使用呼吸氟喹诺酮类等,对于单纯病毒感染者不应用抗菌药物
  • 解热镇痛:有头痛、发热、周身肌肉酸痛症状者,可酌情应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小儿感冒忌用阿司匹林
  • 抗鼻塞: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者,可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的药物滴鼻
  • 抗过敏: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有频繁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为了减轻这类药物引起的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宜在临睡前服用
  • 镇咳: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药

手术治疗

纤维镜支气管镜手术,及时获取病原学标本和肺内炎性分泌物。

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应用中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小柴胡冲剂和板蓝根冲剂等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预后

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可以治愈。但极少数年老体弱、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预后不良。下呼吸道感染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且不留后遗症。注意治愈后一周复查血常规和胸部X线。

能否治愈

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下呼吸道感染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后遗症

下呼吸道感染一般不留后遗症。

复诊

下呼吸道感染注意治愈后一周复查血常规和胸部X线。

饮食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饮食要以清淡可口、营养丰富为主。对于咳嗽严重者可多食用止咳润肺食物,痰多且黏稠者注意化痰饮食,平时多喝水,忌吸烟、饮酒、辛辣饮食。

饮食调理

  •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咳嗽严重可多食用雪梨、银耳、蜂蜜、百合等食物,有着清热润燥,生津化痰的功效,还能滋阴润燥,清肺养胃,清热降火,对于下呼吸道感染咳嗽有一定益处
  •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多者可食用柿子、白萝卜、罗汉果等食物,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生津润肠、凉血止血、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有助于化痰
  •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多饮水,感染的恢复和化痰都有一定益处
  •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避免吸烟、饮酒,烟酒对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会导致痰液增多,不利于痊愈

护理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以发热和咳痰护理为主,治愈后一周复查血常规和行X线监测气管、支气管、肺部有无炎症残留,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疏导。

日常护理

  • 发热护理:患者发热时注意卧床休息,注意室内温度保暖,可给予冰敷、酒精擦拭物理降温,出汗多的患者注意更换衣物保持身体清洁干燥,适当补水,避免水电解质紊乱
  • 咳痰护理:部分患者痰液粘稠或位置较深不易咳出,家属在护理时要协助翻身、扣背帮助咳出,平时多喝水有助于化痰

病情监测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愈后,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表现时,建议到医院复查。

心理护理

在生活中,患者家属要多关心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内心想法,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不要紧张,告知本病经过及时治疗,病死率很低。

特殊注意事项

部分患者痰液较多且黏稠,突发喘憋者警惕痰液堵塞气管,应及时拍背协助患者咳出,同时拨打120急救。

预防

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预防方法为避免发病诱因和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经常、反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卡介苗素、细菌溶解物等,有适应证者可注射呼吸道多价菌苗。对于年老体弱等高危人群,每年流行季节定期体检胸部X线可早期筛查。

早期筛查

对于年老体弱等高危人群,每年流行季节定期体检胸部X线可早期筛查。

预防措施

  • 平时避免发病诱因,包括避免与感冒患者的接触,避免受凉、淋雨,避免过度疲劳等
  • 增强体质,坚持有规律的、适度的运动,坚持耐寒锻炼等
  • 对于经常、反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卡介苗素、细菌溶解物等,有适应证者可注射呼吸道多价菌苗
  • 对于年老体弱等高危人群每年流行季节定期体检胸部X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