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腫瘤心臟學」照護模式,可積極對抗癌症並保護心臟健康
新興「腫瘤心臟學」照護模式,可積極對抗癌症並保護心臟健康
近年来,随着癌症治疗手段的不断推陈出新,标靶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疗法显著提升了癌症治疗效果和患者存活率。然而,癌症本身及其治疗过程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潜在威胁。在此背景下,"肿瘤心脏病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致力于在抗癌的同时保护患者的心脏健康。
癌症的疾病本身容易引起身体慢性发炎、血栓形成,增加心血管风险。同时,与癌症相关的风险因素,如吸烟、体重过重等,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无论是传统的化疗、放疗,还是创新的标靶治疗或免疫治疗,都可能带来短期或长期的心血管副作用,加速动脉硬化、引发心律不整或导致心功能异常。
为了最大化癌症治疗的益处并尽可能减少心血管副作用,"肿瘤心脏病学"已成为国际上新兴的研究领域和临床照护模式。肿瘤心脏病医师作为专业的心脏内科医师,与肿瘤科医师紧密合作,共同解决癌症患者相关的心血管问题。
那么,在抗癌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保护心血管健康呢?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心血管状况与风险,以及所接受的癌症治疗可能带来的潜在心血管副作用。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习惯,或既往有慢性心血管疾病、接受过心脏支架或开胸手术,或所接受的癌症治疗具有潜在心血管副作用,建议在癌症治疗的前中后期定期追踪心脏功能检查,如心脏超音波与心脏生物指标,并且要持续控制原有的"三高"治疗和心血管药物,以减少癌症治疗带来的心血管风险。
此外,如果在追踪过程中发现有心血管副作用,肿瘤心脏病医师会进行相应的心血管治疗,并在必要时与肿瘤科医师讨论调整癌症治疗方案或剂量,确保癌症治疗顺利进行的同时尽可能保护心血管健康。
除了定期追踪和治疗调整,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 戒烟,以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
- 在兼顾食欲和营养的前提下,避免高盐分和动物性胆固醇的摄入,以改善高血压、水肿和动脉硬化
- 维持规律的适量运动和康复训练,这不仅能保持体力和肌力,还能改善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运动方式可参考国民健康署的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运动,可以分为10分钟三个阶段完成,或一次性完成30分钟。在癌症治疗完成后,肿瘤心脏病医师会根据患者需求安排运动心脏功能检查,并在必要时转介进行心脏康复。
癌症治疗过程中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整合,以提供患者身心灵的全方位照护。肿瘤心脏病医师通过提供完整的心血管专业评估与照护,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在癌症治疗完成或痊愈后,肿瘤心脏病医师还会针对癌症存活者的特殊需求和风险,提供个性化的医疗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