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虞世南:初唐书法与文学的双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虞世南:初唐书法与文学的双璧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shiwen.cn/authorv_0abee6e385aa.aspx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

介绍

虞世南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出生于越州余姚(今属浙江省)。他官至秘书监,被封为永兴县子,因此世人常称他为“虞永兴”。他享年八十一岁,去世后被追赠为礼部尚书。其书法刚柔并重,独具特色。

生平

虞世南身体文弱,但博闻强识。少年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拜博学广识的顾野王为师。十余年的勤学不倦,让他在学问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在书法方面,他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智永精研王羲之书法,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妙得其体,形成了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的独特风格,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传统。他与当时的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

精通书法

虞世南的书法艺术成就显著。他跟从王羲之的七世孙、隋朝书法家智永禅师学习书法。他的字用笔圆润,外柔内刚,结构疏朗,气韵秀健。传说唐太宗学书就是以虞世南为师。唐太宗常感到“戈”字难写。有一天,他写字时写到“戬(jian剪)”字,只写了“晋”的半边,让虞世南写另外半边的“戈”。写成以后,唐太宗让魏征来鉴赏,魏征看了说:“今之所临,唯此一字有父风耳。”

作品集述

《孔子庙堂碑》是虞世南的代表作之一,他不仅撰文,还亲自书写。原碑立于唐贞观初年。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此碑书法用笔俊朗圆润,字形稍呈狭长而尤显秀丽。横平竖直,笔势舒展,一片平和润雅之象。宋黄庭坚曾评价此碑:“虞永兴真书《孔子庙堂碑》,气韵生动,得二王法。”此碑现存于浙江衢州孔庙。

文学造诣

虞世南的文学造诣同样深厚。他的父亲虞荔、兄长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虞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在隋朝时,虞世南担任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或“虞秘监”。他被授予青光禄大夫,谥号文懿。他沉静寡欲,精思读书,有时甚至连续数旬不洗漱。他的文章婉转华丽,受到仆射徐陵的称赞,因此声名远扬。在隋朝,他官至秘书郎,十年未迁职。入唐后,他担任秦府记室参军。

整理藏书

唐太宗将虞世南引为秦府参军,授予弘文馆学士之职,与房玄龄共同掌管文翰。后转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除秘书少监,贞观七年(633)转秘书监,主管国家图书馆藏书。在任职于秘书监时,充分利用国家藏书,编辑有类书名《北堂书抄》160卷。北堂是秘书省的后堂,故名。全书分19部,下分852类,每类摘引唐以前古籍中一些有关的词句,但不注明出处,对后世类书的编纂有重要影响。

虞世南的书法和文学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