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康熙晚年统治细节梳理,阅读历史故事,感受封建帝王的无奈
通过康熙晚年统治细节梳理,阅读历史故事,感受封建帝王的无奈
康熙王朝是我国历史上公认最为鼎盛的时期之一,康熙皇帝也以其丰功伟绩被历史所铭记,甚至所歌颂。但就是这样一位皇帝,在取得非凡成就的同时,其实也有着一系列的人生悲剧,特别是在他的晚年,陷入到了混乱痛苦之中,这与他的早期统治不可同日而语,呈现出了衰败之气。
怎么会这样呢?康熙的晚年到底遭遇了怎样的困境,而他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困境?处理措施为什么并没有被历史认可,为什么没有得到有利于他声名的结论呢?
汪恒,北京大学历史系、国政学系出身,热爱传统文化与文明变迁,拥有20多年的写作经验。而他对于康熙晚年也深有感触,因此他创作了这样一部著作《圣人的迟暮:康熙晚年的帝国变局》,带我们走进康熙四十七年之后的人生岁月,通过他在应对夺嫡、亏空、戎马以及江南仕人等等相关的政策,对康熙后期的统治进行了详细梳理,深度分析,带我们去探索一位封建帝王晚年统治所必然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寻找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也探索历史规律,感受历史的必然性。
给康熙晚年造成最大影响的一定是来自于他的那些儿子们所酿成的风波,也就是历史上被称为“九王夺嫡”的事件。这事件本身就极为精彩,涉及到了皇家的权力斗争。而在这本书中,作者也对于这一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也让我们能够再次走进历史的现场,对于那些故事完成详细的梳理。
作为一名学者,作者在为我们进行历史细节梳理的过程中,也必然去探寻背后的因果链条,探索为什么康熙的儿子们会走到这一步。其实这就有康熙统治制度的缺陷,也有封建王朝权力结构的缺陷,也就是一种历史必然,可以说是封建王朝无法摆脱的宿命。 当然,作者在这本书中也对于一事件的结果,也就是历史上雍正继位是否正统这一公案进行了相应的推演,带我们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因为这一历史公案其实已经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详细还原。可是作者却通过大量具有前后矛盾的历史记载,合理怀疑记载的真实性,也为我们推演更多的可能性。当然这种推演可能不一定完全符合历史,但却定然能够从因果链条、从人性各个方面说得通,也代表着一种可能的真实。
康熙晚年其他的一些政策呢?其实也呈现出了一种颓势。比如对于国共空虚,他也已经没有青年时的魄力,也已经有了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但对于清朝建立的正统性,他却自始至终没有放松,他的戎马生涯,他对于江南汉人的统治都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也都依然在努力着,维持着这一形象。
一位老人在一项繁忙事业之中忙碌了60年,一定会有了深深的疲惫感,但他却又无法卸下这一重任,当然也就会有了一些懈怠,这是一种人之常情,而作为封建皇帝,这种人之常情带来的结果却是灾难性,这就是晚年康熙所必然面临的局面。那让我们通过这样一本对于康熙晚年详细梳理的著作《圣人的迟暮》,走进康熙晚年真实生活状态之中,体会他的痛苦和无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