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认识艺术大师:十五个徐悲鸿的生平要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认识艺术大师:十五个徐悲鸿的生平要点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sothebys.com/zh-hans/%E6%96%87%E7%AB%A0/%E8%AE%A4%E8%AF%86%E8%89%BA%E6%9C%AF%E5%A4%A7%E5%B8%88-%E5%8D%81%E4%BA%94%E4%B8%AA%E5%BE%90%E6%82%B2%E9%B8%BF%E7%9A%84%E7%94%9F%E5%B9%B3%E8%A6%81%E7%82%B9

徐悲鸿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成就和教育理念对中国现代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早期的启蒙教育到成为一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本文将通过15个要点,为您详细介绍这位艺术巨匠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徐悲鸿执笔作画

1. 徐悲鸿第一位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

徐悲鸿1895年生于江苏宜兴,乃家中长子。父亲徐达章是村塾教师及画师,徐悲鸿自少在其指导下,习四书五经。他对绘画具浓厚兴趣,每天临摹清末时事插图画家吴友如、清末画家任伯年的作品,亦好描绘身边人物。


小幅作品〈 双鸭 〉,一九四七年写予袁世凯之子袁克安,11.2 X 23.2 公分

2.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

徐悲鸿童年时除了读书习画外,还会下田耕种帮补家计。后来,家乡经历连年水灾,徐悲鸿与父亲只好出走邻近各县鬻字卖画。1912年,因父病重返乡,徐悲鸿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在宜兴初级女子师范、始齐小学及彭城中学任美术教师。随着父亲和他的第一个儿子劫生离世等各种打击,徐悲鸿感到世态炎凉,遂把自己比喻为悲伤的鸿雁,改名「悲鸿」。

星洲著名侨领林庆年家族旧藏,〈憩息〉 一九三六年作,本幅写水牛成双,一片自然安详,113.8 X 108 公分

3. 徐悲鸿笔下的题材广阔

徐悲鸿创作范畴遍及人像、历史故实、动物、山水。他自小喜爱把亲眼所见的一切自然形象入画,日后绘画动物,更多寄托寓意,马、牛、鸡、鹰、狮子均常见笔下。1935年,他与时任教中央大学的张大千携学生赴黄山写生,此后足迹遍及漓江、喜玛拉亚山等地,笔下所出山水,多衍发自此地景色。


一九四六年送别弟子张蒨英而写之〈十二生肖册页〉 ,各开28 X 36.5 公分


徐悲鸿,百尺竿头直上 ,85.5 x 40.8公分

4. 人生中的伯乐

  • 黄警顽及黄震之
    尚未成名的徐氏到上海发展时生活困窘,幸获当时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黄警顽热心让他留宿,商人黄震之则曾借出棋牌室供徐氏栖身作画,因此他一度用名「黄扶」,以示不忘两位的扶助。

  • 高剑父及高奇峰
    他所画的马曾得中国审美馆馆长高剑父及高奇峰赏识,二人其后邀请他为审美馆绘四幅画,所获稿费得以替他解困。

  • 康有为
    1916年,犹太裔地产大亨哈同创办仓圣明智大学,并登报征求仓颉画像。徐悲鸿所绘的仓颉像中选,被聘请入住大学作画,期间认识康有为、王国维为等著名学者。康有为热心提掖徐氏,请他为自己、亡妻及友人画肖像,并把所藏书籍碑帖都借给他浏览临摹,培养他对书法的兴趣。艺术观上,他亦受到康有为的影响,希望一改当时中国画坛的仿古风气,启发了他其后改革性的艺术主张。


徐悲鸿为康有为画像


徐悲鸿在画室留影

5. 徐悲鸿中西画艺兼擅,提倡融会两者艺术之长以革新中国画

徐悲鸿精通中国水墨画、书法、油画、水彩、素描等媒材。1919年,他赴巴黎留学,在朱利安画院学习素描,后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他先后随该院院长弗拉芒格及法国学院派绘画大师达仰研习西画。留学期间,他亦不时到欧洲旅游,参观各地美术馆及博物馆,饱览古今名家杰作,比较各画派的优劣。他尤受现实主义画派启发,复提倡「国画改革」,屏弃传统临摹古画的学艺方式,取实物为摹本作画,以达至「形韵兼备」。


一九三七年赴桂后写予星洲好友黄曼士之〈放牧〉

6. 作品早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已入选海外重要画展

1923年,徐悲鸿的油画作品〈老妇〉于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展出,1927年,该展览会展出他所送选的九幅作品。及后,他多次获邀,远赴比利时、布鲁塞尔、柏林、法兰克福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向国际展示其中西交融之技法。


一九三九年写予星洲著名建筑师兼好友何光耀之〈平安双吉图〉

7. 在法国与其他留学生组成「天狗会」

徐悲鸿与张道藩、常玉、谢寿康、刘纪文、邵洵美等留学生结成「天狗会」,虽然各会员的专业范畴不同,如谢寿康研究政治经济、常玉学绘画,可是他们非常投契,经常聚在一起研讨中外文学艺术,谈论国家前景。


欧洲艺术家ARTHUR HAFFKIN 旧藏,〈高岗狮吼〉

8. 开美术教育之新风

徐悲鸿归国后积极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先后任教于南国艺术学院、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等校。他提倡以素描写生作绘画的基础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兼主任期间,他采用学年、年级和学分制,设素描、油画、中国画、理论课、泥塑等选修及必修科,并结合课堂教学及画室制,重视学生自身的兴趣同时也确保他们得到悉心的指导。徐悲鸿亦着重招揽有识之士作教员,如聘请黄君璧教山水、傅抱石教画论及美术史,他亦不时办讲座介绍外国画家,培育学生艺术赏析的能力。


受中央研究院体质人类学研究所倩,一九四四年写予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伉俪之〈 志在千里 〉

9. 曾协助傅抱石及吴作人等出国留学

徐悲鸿积极提拔人才,在不少画家的出国留学事宜上出手相助。时任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先生在其游说下,为家境贫困但极具天分的傅抱石提供到日本学画的资金。徐氏亦曾解决吴作人留学法国的旅费问题。


左:一九三七年为酬答好友王少陵在其居港其间照顾之情,写行书七言巨联
右:一九四一年动身到美国举办画展前,写予星洲著名建筑师兼好友何光耀之〈狸奴戏蝶〉

10. 积极到欧洲宣扬中国美术,促进东西方艺术交流

1933年,徐悲鸿征集中国画家如张大千、齐白石的作品前往巴黎办〈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宣扬中国艺术。该展引起强烈哄动与关注,展览目录更是印至三版。及后,展览移师至比利时、米兰、莫斯科等地举行。


徐悲鸿在苏联举办画展期间,即席挥毫

11. 徐悲鸿与齐白石乃忘年之交

齐白石定居北平发展后,因其习画背景和创新画风而被艺坛疏远,惟当时享誉甚隆的徐悲鸿酷赏其艺,常往拜访购藏其作品。虽然二人年龄相差卅载,却惺惺相惜,徐悲鸿除了邀请齐白石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亦向中华书局推荐,亲自撰序,为齐白石出版画集。齐白石亦屡作诗句提及这段友谊,如:「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


一九三八年写予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陈振贤之〈 三鸭图 〉

12. 二战期间,他到南洋筹款抗战

1938年,徐悲鸿往来重庆与桂林之间,其时已萌出国举行募款抗日展览之意。也许在此背景下,他与海外侨领有所连系并写画送赠。如1938年的〈三鸭图〉(香港苏富比,二O一二年十月,中国书画拍卖,编号1375)即为一例,此作乃徐氏写赠新加坡侨领陈振贤先生,陈氏亦是徐悲鸿1939年星洲筹赈会中的筹备委员之一。往后数年,徐悲鸿继续为民族不遗余力地贡献,先后到新加坡、吉隆坡、槟榔屿、恰保等地举行画展,也为当地华侨富商作画,把收入捐献援助中国难民,所以现在市场上不时有来自他在为南洋名门望族精心而写的佳构。

13. 黄孟圭、黄曼士和何光耀等人曾赞助徐悲鸿的抗战展览

徐悲鸿与黄曼士
黄氏兄弟在徐悲鸿的艺事上屡次相助,徐氏称其为「生平第一知己」,拜为「大哥、二哥」。在1925年学费停发之时,徐悲鸿认识了当时留法考察的黄孟圭,他安排徐氏赴星洲为侨领画像帮补收入,并嘱其弟富商黄曼士加以照料,此亦为徐氏赴南洋之源起。1939年,徐氏再次回到星洲以筹办抗战展览,期间获得当地政商领袖、文艺精英的艺术赞助和支持,新加坡战前知名建筑师何光耀也为赞助者之一。战乱时期,黄氏曾把大批徐悲鸿重要藏品匿藏保存。徐氏逝世时,黄氏于星洲举办〈徐悲鸿遗作展〉,缅怀挚友。

14. 他有三段为人所知的感情:蒋碧薇、孙多慈、廖静文

在上海期间,徐悲鸿不时拜访同乡蒋梅苼,并与其女儿蒋碧薇渐生情愫。蒋碧薇不顾婚约,瞒骗家人与徐悲鸿私奔赴日。徐悲鸿留学巴黎时,她亦有跟随,二人共育一子一女。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徐悲鸿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恋上学生孙多慈,并于1938年登报宣布与蒋碧薇脱离关系。由于孙父坚决反对女儿和徐悲鸿的关系,二人最终分手。徐悲鸿其后屡次向蒋碧薇示好,惟复合不果,于1945年正式签字离婚。徐悲鸿最后一任妻子乃时任中国美术院图书管理员的廖静文。


左:一九三八年取杜甫〈佳人〉诗句写〈日暮倚修竹〉
右:一九四三年再取少陵诗意写〈日暮倚修竹〉


徐悲鸿,〈 隆冬暗香 〉,设色纸本,镜框,一九三八年作

15. 徐悲鸿好收藏

数到徐悲鸿收藏最多的作品,可说是任伯年及齐白石的画作。他曾于〈任伯年评传〉中写道:「……故举古今真能作写意画者,必推伯年为极致。」徐悲鸿的收藏囊括各个年代的书画,抗战时于香港办画展期间,他购得〈八十七神仙卷〉,并视之如自己生命般珍贵,钤上「悲鸿生命」的印章。徐悲鸿过世后,他所收藏的过千名家书画均捐赠公家。

黄孟圭一九三九年手拓徐悲鸿〈自用印谱〉 ,由徐悲鸿标出治印者并亲录释文

徐悲鸿乃中国近代艺术市场中最受推崇的艺术家之一,不少东南亚收藏家及前驻华外交官均收藏极伙。按此查阅更多徐悲鸿的拍卖纪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