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黑啄木鸟:一种罕见的珍稀鸟类
白腹黑啄木鸟:一种罕见的珍稀鸟类
白腹黑啄木鸟是一种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及周边国家的珍稀鸟类,以其独特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而闻名。本文将详细介绍这种美丽鸟类的外观、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分布范围以及繁殖方式。
外貌特征
白腹黑啄木鸟雄鸟前额、头顶、枕红色,头顶和枕部羽毛甚长,形成长长的红色羽冠;颚纹红色,下胸、腹和腰白色,其余体羽黑色;背、肩和翅上覆羽具铜绿色光泽;颏、喉、前颈和颈侧具白色条纹;初级飞羽具白色尖端,内侧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内朔白色,两胁后部和尾下覆羽缀有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
白腹黑啄木鸟雌鸟和雄鸟相似,但头顶和颚纹不为红色,和体羽一样同为黑色。其余似雄鸟。
白腹黑啄木鸟虹膜黄白色到亮黄色,嘴暗铅色,尖端几为黑色,基部较淡,为石板灰色。脚和趾暗铅色,有时缀有蓝色。
大小量度:体长460毫米;嘴峰44-59毫米;翅198-230毫米;尾120-168毫米;跗踱31-34毫米。
栖息环境
白腹黑啄木鸟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及落叶阔叶林中,有时也出现于山脚和林缘次生林。
生活习性
白腹黑啄木鸟常单独活动或成对活动,偶尔也能见到小的群体,多在高大乔木的中、上部活动和觅食。它们的翅膀短而钝,既不适于快飞,也不适于远飞,只在空中作波浪式的滑行。在取食的时候可以直上直下或向两侧呈螺旋状沿树干攀缘,也能双脚一跳一跳地进退。主要以蚁类和昆虫为食,食物有鞘翅目、鳞翅目、尺蠖蛾科幼虫、螽斯科、蝗科、夜蛾科幼虫、枯叶蛾科幼虫、斑蛾科幼虫、蝶类幼虫、毛虫、蟋蟀、螳螂等昆虫,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分布范围
白腹黑啄木鸟在中国以内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云南泸水、丽江、澜沧江、勐海、勐养以及怒江和澜沧江之间的山地。中国以外分布于朝鲜、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繁殖方式
白腹黑啄木鸟的繁殖期为4-6月。营巢于树洞中。巢洞多选择在高大的死树和枯立木上,由雌雄亲鸟自己啄洞,洞口距地高多在4-15米。每窝产卵2-4枚,卵白色,大小为32-37毫米×23-29毫米。雌雄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