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九二式步兵炮:日军战术妥协的产物,特殊战场环境下的“神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九二式步兵炮:日军战术妥协的产物,特殊战场环境下的“神器”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13/09/60726874_1131246596.shtml

九二式步兵炮是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研发的一种轻型火炮,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火炮的设计理念源于日本陆军在日俄战争中的经验教训,旨在为步兵提供近距离支援火力。

研发缘由

日俄战争中,日本陆军被俄军大量装备的马克沁机枪打的溃不成军,损失惨重,战争结束后,日本军方高层总结战争经验,决定为步兵配发支援武器,以便步兵能在无炮兵支援的情况下,也能对敌方机枪阵地等一般性防御工事实施压制。

于是,日本引进法国的1916TRP式37毫米步兵炮,并在其基础上开发出十一式步兵炮,于1922年开始量产。十一式步兵炮是日军步兵大队的标配支援武器。


十一式37毫米步兵炮

从1922年开始,日本陆军还装备十一式迫击炮作为步兵的曲射支援武器不过,由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陆军火力搭配体系的构建方式师承德国,步兵支援火炮主要以步兵炮为主,对迫击炮持保留态度。当时日军高层认为,未来的战场都是视界良好的平原,能充分发挥步兵炮的性能,使用曲射武器的益处并不明显。因此,70毫米口径的十一式迫击炮产量不大。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日军发现,自己装备的掷弹筒等投掷武器,在500米内具备较强的火力,但其炮兵却明显“水土不服”。平射的十一式步兵炮作用有限。十一式迫击炮沿用一战初期臼炮的底盘式结构,炮架没有轮子却重达60公斤,身材相对矮小的日本人搬运该炮很不方便。


日军大量装备掷弹筒

反观中国方面,无论中央军还是军阀都养不起大规模的炮兵,只好采用价格便宜、方便操作的迫击炮作为主要支援火力。此举反倒令中国军队在迫击炮方面形成相对优势,在步兵中距离支援火力上明显强于日军。于是日本军方要求设计部门提供一种既能当迫击炮,又能当平射炮,同时又较为轻便的步兵支援火炮,这就是九二式步兵炮。

结构简单,携带方便

九二式步兵炮主要由大阪陆军兵工厂和名古屋陆军兵工厂制造,一经问世就成为日军大队级别最重要的支援火力。当时,日本陆军步兵大队通常下辖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和1个步兵炮小队,其中步兵炮小队配2门九二式。每个步兵中队下辖3个步兵小队每个小队包括2个步枪组、1个机枪组和1个掷弹筒组,其中掷弹筒组配2具掷弹筒。所以,日军一个步兵大队主要的支援火力是24具掷弹筒和2门九二式步兵炮。


日军操作九二式步兵炮

与欧美等国军队相比,当时日军机械化程度并不高。因此,九二式步兵炮最大特点就是便携性。该炮全重为216千克,采用轮式炮架,全长2米,高77.5厘米,去掉防盾后其高度低于60厘米。由于体积小、重量轻,该炮对运输的要求极低。在没有车辆的情况下,可用牲畜拖曳运输,也可分解,由人力负载运输。用当时的标准看,九二式是一种完全能跟随步兵作战的火炮。同时该炮结构简单,不仅生产方便,日常使用与维护也较容易。


九二式可以分解由10人运输

当然,为突出便携性,该炮在其他技术指标上做了取舍。该炮口径为70毫米,为后装填式火炮,炮身仅长72.3厘米。为降低重量,该炮并未采用楔式炮闩闭锁结构,而采用较老、较复杂的螺式炮闩闭锁结构,使炮兵射击时的操作速度降低,由于炮身较短,其炮口初速也相对较低,只有198米/秒,有效射程仅为2785米。这些指标与欧美同期的轻型榴弹炮相比均处于劣势。

九二式步兵炮采用3种炮弹:高爆弹、榴霰弹、烟幕弹,其中高爆弹重3.8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小炮用大弹”。同时,该炮还配备了较为精密的光学测距仪,进一步提高了射击精度

九二式步兵炮结构图

由于体积小、重心低,九二式步兵炮的射角调整范围比较大,火炮仰角能超过80°,这使得该炮几近“全能”,本身既是曲射的榴弹炮,又可当作加农炮平射,足以对付土木工事和一般砖石工事。

尽管其炮弹初速偏低,但对无防护车辆和轻型装甲车的杀伤能力也颇为可观。该炮甚至能像迫击炮那样进行大仰角射击,且弹道比迫击炮稳定得多,精度也比80毫米左右口径的迫击炮要好不少。在山地作战时,九二式借助高射角,可配置在反斜面阵地上,能在隐蔽自己的同时,为处于棱线或正面阵地上的友军提供火力支援。

当时,东亚地区交通状况较差,火炮的机动性是首先考虑的因素。九二式步兵炮虽然射程较近,但却可以通过近距离射击,弥补威力的不足。其炮身小巧,易于隐蔽,再加上“一炮多用”,众多特性令其成为日军手中的利器。


南亚岛屿作战中的九二式

日本陆军曾对该炮作出评估,认为其是“理想的步兵支援武器”。美军在太平洋岛屿与日军交战时曾缴获九二式炮,认为它是“日本少数可圈可点的武器之一”!然而,如果进一步评估我们就会发现,这款“样样皆通”的火炮,不过是一种特定条件下妥协的产物。

瑕不掩瑜

前文提到,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日军并不重视迫击炮,即使引进了一些法式迫击炮并获得仿制生产的许可,日军中迫击炮的数量依然有限。1942年以前,日军大队以下作战单位,迫击炮数量很少,除了日军高层在战术认知上的偏差外,作战对象也是重要的因素。


日军操作九二式步兵炮

当年,日军在亚洲几乎找不到同级别的对手,使用掷弹筒足以使其获得火力优势。至于上文提到的中国军队的“迫击炮优势”,日军认为,各国主要装备的81毫米迫击炮,射程与九二式近似,但精度却只有步兵炮的一半,弹药消耗量则成倍增加,这对资源有限的日本来说后勤压力较大。

而且日军远程火炮实力远胜中国军队,能完全压制在中国担任“主力”的迫击炮。与其费力制造迫击炮,还不如省下资源制造远程火炮。这种考虑在亚洲应该说十分合理,只是后来面对美军就不灵光了!


美军缴获的九二式

当时,美、德等西方军队将75毫米左右口径的管身火炮配给团以上的步兵单位。九二式也是标准管身型火炮,日军将其配给营级的大队,试图令低级别单位获得部分火力优势,然而这种方式对提高整体火力强度意义不大。

二战中,欧美各国对步支援火力的要求明显高于日本。以美军为例,其普通的营级单位至少装备6门81毫米迫击炮,同时装备枪榴弹、火箭筒、60毫米迫击炮等支援武器。81毫米迫击炮射速要快于后装填的九一式步兵炮,因此美军营级单位的火力支援强度,至少高出日军3倍。而日军的远程火炮无论数量还是威力又远远不如美军!


M1型81毫米迫击炮

另外,九二式步兵炮的“轻便”是相对而言的,但与迫击炮相比就显得沉重多了。其在战场上的机动性,很难与迫击炮相比。更重要的是,欧美国家的80毫米左右口径的迫击炮,威力并不弱于九二式步兵炮,如美军的81毫米迫击炮,可发射M43A1式榴弹,有效射程达3000米。

抗战时期,八路军使用九二式步兵炮

再有,按照后装填火炮的标准,九二式的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但迫击炮结构更简单,制造更容易。

尽管如此,受益于战场环境,九二式依然在实战中充分发挥出优点,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这是因为东亚,太平洋岛屿的地理条件都不利于大规模使用炮兵。

结语

抗战初期,八路军就曾用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作战。人民军队一向缺乏重武器,因此对手中的火炮极其珍视。他们针对九二式的特点,创造了著名的“大炮上刺刀”战术。

抗战胜利后,东北的解放军部队接收了大量九二式步兵炮,攻坚能力极大提高。在国内战场上,九二式平射能有效摧毁土木工事,成为解放军非常重要的支援火力。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每个团有一个步兵炮连,大多装备3至4门九二式,是志愿军最重要的火力支援火炮。

解放军缴获了大量九二式步兵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