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饺子看中华饮食文化:一部文物里的千年美食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饺子看中华饮食文化:一部文物里的千年美食史

引用
豆瓣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769639/

元宵佳节之际,关于南方和北方的元宵节饮食习俗再次引发热议。有北京网友表示,元宵节不仅要吃元宵(南方称汤圆),还要吃饺子。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思考,饺子在北方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究竟源自何处?

《宴飨万年:文物中的中华饮食文化史》一书从考古学的视角,通过丰富的考古发现、历史文献和博物馆馆藏文物,系统展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内涵。该书从五谷、肉食、素食、酒酿、调料、烹饪方式、宴席现场等七大方面,再现了鲜活有趣的古代饮食文化图景。

饺子的历史演变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从考古发现来看,饺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晚期。在山东发现的一座春秋晚期墓葬中,出土了一种三角形的面食,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形态的饺子,其形状更接近于馄饨。事实上,在汉代文献中,饺子曾被称为“馄饨”。

到了唐代,饺子仍然是宴席上的重要面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唐代的饺子文物,新疆唐墓中也出土过饺子,证明这种食物在唐代已经传播至西域地区。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食单》记载了“二十四气馄饨”,即24种不同形状和馅料的饺子,展现了唐朝人在饮食上的丰富创意。

宋代,饺子被称为“角子”,文献中也开始区分饺子和馄饨。明代开始出现专用的饺子名称,清代则有“水饽饽”“扁食”等称呼。饺子成为北方地区新春传统食物,大约始于明代,可能与“角子”形状像传统元宝、寓意吉祥有关。

中华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从饺子的历史演变,我们可以窥见中华饮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作为农耕大国,谷物种植在中国历史上占据核心地位。浙江某遗址发现的一粒万年前的碳化稻米,见证了农业起源的久远历史。

南北饮食差异明显: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则以稻米为主。在宴席文化中,鸡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与古代祭祀传统密切相关。蔬菜种类繁多,白菜被誉为“百菜之王”。除了茶饮,古人还发明了多种饮料,甚至在3000年前就掌握了制冰藏冰技术。

宋代文豪苏东坡不仅以诗词闻名,其开发的美食也流传千年。在宴席文化中,围食、分食和合食制度经历了复杂演变,筷子这一餐具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结语

饮食文化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古至今,饮食与医学、文学、哲学等多领域相互交融,成为人们生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的餐桌,见证了华夏文明的演变历程,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景象和文化内涵,孕育出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