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又称奶汁草、婆婆丁,有3大作用,农民朋友要了解!
蒲公英,又称奶汁草、婆婆丁,有3大作用,农民朋友要了解!
蒲公英,这种在农村随处可见的野生植物,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野菜,更是一味传统的中草药。它拥有多种别名,如奶汁草、婆婆丁等,其药用价值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蒲公英的形态特征、分布情况及其在食用和药用方面的多重功效。
在农村生长着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这里面有的成了人们的盘中餐。例如荠菜、蕨菜、苦碟子、野芹菜、藜蒿等等,而在这众多的植物当中,有一种植物的价值非常高,还被国家卫生部认定为是药食同源植物,这种植物就是蒲公英了。蒲公英很多人可能没有见过,但是它的大名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小的时候课本中就有《蒲公英的种子》,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它了。
蒲公英在农村很常见,它开着黄色的花朵,根细长直深,像极了一个铁钉,牢牢的钉在地上,因此在我的家乡也叫它黄花地丁。又因其地下根茎折断会流出乳白色的汁液,因此有的地方也叫它奶汁草、羊奶奶草。除此之外蒲公英也叫蒲公草、仆公罂、黄花苗、黄花郎、婆婆丁、白鼓丁、黄花草,它是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这种植物根茎根深长,有单根茎的也有分枝的,呈肉质状,折断有白色肉汁。它的叶根生,呈莲座状,叶片羽状分裂,呈矩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看上去很像苦苣叶。它的花期在春季,每年3月份到4月份左右,花生于茎顶,头状花序单一,舌状花呈黄色。它的果期在夏季,每年4月份到6月份,瘦果倒卵状披针形,呈暗褐色,有白色冠毛。
在《本草图经》中就有记载:“蒲公英春初生苗叶如苦苣,有细刺,中心抽一茎,茎端出一花,色黄如金钱,断其茎有白汁出,人亦啖之”,描述的就是我们今天讲得草本植物蒲公英。目前这种植物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常见于山坡草地以及田间地头,是农村常见的一种草本植物。之所以常见,就是因为它繁殖能力极强。它每一株至少可结籽200粒,而且它靠风力传播,所以蒲公英是越挖越多。
不过在农村有句话说的好,农村无杂草,会用的皆是宝。虽然蒲公英在农村很常见,但是它的价值却非常的高,它有3大作用,农民朋友要了解。如果你的家乡也有蒲公英这种植物,那么今年春天一定不要错过。将它连根挖回家,洗干净换钱或者晒干备用,好处多多。
第一、蒲公英可以当野菜吃
蒲公英春天发苗,是春天常见的一种野生蔬菜,它全草均可食用。可以洗干净之后蘸酱生吃,也可以焯水之后炒食或者切碎之后用来包饺子、做馅,还可以用来打汤等等。吃起来口感略微有点苦,但是回味起来却很清香,总的来说是一款非常优质的野菜。
事实上将蒲公英当野菜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唐朝《新修本草》中就有:“蒲公草,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的记载。这里面的人皆啖之就是指很多人吃的意思。除此之外在明朝《救荒本草》、《野菜谱》等多部记录野菜的本草专著中也都均有记载蒲公英的食用历史,可见食用蒲公英的历史由来已久。
第二、蒲公英可以用来泡茶喝
蒲公英除了是一种优质的野菜之外,它可以用来泡茶喝,有促进消化的好处。这对于很多喜欢减肥的朋友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一款茶饮。而制作蒲公英茶的方法也很简单,春天或者夏天的时候将蒲公英连根挖出。洗干净之后晒干切段即可泡茶喝了,味道苦中带着清香。
第三、蒲公英是传统的中草药,全株可药用
蒲公英是个好东西,它2002年的时候就被国家卫生部列为了药食同源植物名单。也就是说它不仅是一种优质的野菜,还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是可以全草入药的,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之功。
在《本草衍义补遗》中就有记载:“蒲公英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气”。此外在《山东中药》中亦有记载:“蒲公英为解毒、消炎、清热药。治黄疸,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结”,可见这种随处可见的植物其药用价值之高,农民朋友了解了吗?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