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狂哭怎么办?全面解析宝宝哭闹原因与安抚技巧
婴儿狂哭怎么办?全面解析宝宝哭闹原因与安抚技巧
婴儿哭闹是新手父母常常面临的挑战。由于宝宝无法用语言表达需求,哭闹成为了他们与父母沟通的主要方式。面对宝宝的哭闹,父母常常感到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本文将详细介绍婴儿哭闹的常见原因、适合使用的安抚技巧以及一些常见疑问,帮助父母了解宝宝哭闹的原因,并掌握有效的安抚方法。
学习5S新生儿安抚技巧
父母可以借助"5S新生儿安抚技巧"来安抚宝宝的情绪。5S包括包覆、侧卧或俯卧、吸吮、摇晃与嘘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使用这些安抚技巧吧!
包覆(Swaddling)
利用双臂或包巾将宝宝紧紧包裹起来,模拟宝宝在子宫中的状态。这样可以让宝宝感到舒适且安心。
侧卧或俯卧(Side or stomach position)
让包裹好的宝宝侧身或俯身在父母怀里,但当宝宝身边没有大人时务必让宝宝平躺,避免发生意外。
吸吮(Sucking)
由于哺乳时是宝宝与妈妈最亲密的接触,也是宝宝安全感的来源,通过吸吮的行为可以提升宝宝的安全感,减缓哭闹。因此当宝宝感到不安而哭闹时,除了可以透过哺乳让宝宝吸吮妈妈的乳头外,也可以使用安抚奶嘴来达到安抚宝宝的效果。
摇晃(Swinging)
将宝宝抱在身上轻微摇晃,模拟宝宝在妈妈肚子中走路时带来的感受,可以让宝宝感到舒适且安心。
噓声(Shushing)
可以在宝宝身边轻轻发出"嘘"声,或是播放类似收音机杂讯、吹风机声音等白噪音,模拟宝宝在子宫中听到血液流动的声,提高宝宝的安全感。
宝宝哭不停?学习婴儿安抚技巧,先搞懂两大宝宝哭闹原因!
宝宝哭闹的原因主要分为生理因素与病理因素:生理因素像是肚子饿、尿布湿掉;病理因素是宝宝生病了,像是发烧、肠绞痛。接下来会说明父母该如何判断新生儿的哭闹原因与安抚技巧。
安抚宝宝的技巧有怀抱宝宝、抚摸宝宝头髮、轻轻吟声、轻轻拍宝宝的背部、适当的为宝宝按摩、让宝宝聆听音乐、带宝宝外出走走等。不过在使用这些方法前,建议家长可以先确认宝宝哭闹的原因是什么,才能够有效安抚宝宝的情绪喔!
四大"生理因素"造成的哭闹:了解宝宝需求才能有效安抚新生儿
生理因素哭闹原因一:宝宝肚子饿、吃太饱
宝宝肚子饿时,大多会发出平稳且有节奏的哭声,听到这类型的哭声时,父母可以先准备给宝宝餵奶,并在餵奶后轻摇宝宝来安抚宝宝入睡。
如果是因為吃太饱而哭闹,宝宝通常会出現哭声较强烈、可能還會搭配著拳打脚踢的行為,遇到這樣的状况父母可以將宝宝抱起,轻拍宝宝背部帮助宝宝打嗝,等宝宝感到较舒服且情绪稳定不哭闹后后,再将宝宝放回床上。
生理因素哭闹原因二:宝宝尿布湿
如果宝宝的尿布湿掉的话,宝宝可能会发出轻柔的哭声以及出现踢被子的情况,父母可以确认宝宝尿布的状况,帮宝宝更换尿布,同时轻抚宝宝来安抚宝宝情绪。
生理因素哭闹原因三:宝宝太冷或太热
如果宝宝感到悶热,会大声哭泣並且持续揮動四肢,父母可以观察宝宝身体出汗的状况,适当脱去宝宝身上的衣物并且擦拭汗水以免感冒。
如果宝宝感到太冷,会发生较低沉且规律的哭声,这时可以摸摸宝宝的手脚,确认体温会不会太低,再替宝宝盖上棉被来保持体温。
生理因素哭闹原因四:宝宝想睡覺
若宝宝想睡覺时,可能会发出一阵一阵的哭泣声,这时候父母可以抱著宝宝去床上並且陪伴宝宝睡覺。ALILO R1新生兒安撫搖鈴也是安撫寶寶入睡的好幫手,爸媽陪伴寶寶的同時,可以透過播放ALILO R1新生兒安撫搖鈴內建的66種不同的自然聲音、搖籃曲、睡前故事讓寶寶安心入睡。
ALILO R1新生兒安撫搖鈴除了陪伴寶寶的夜晚,還能訓練寶寶小手的抓握力、感官發育及認知啟蒙。設計上照顧寶寶安全採用無稜角設計,並使用安全食品級矽膠材質,讓寶寶開心、父母安心!
三種"病理因素"造成的哭鬧:安撫新生兒要注意寶寶是不是不對勁
發燒、腸絞痛、長牙齒都是新生兒常見的病理因素。寶寶生病時因為無法用語言表達不舒服,只會透過不斷的哭鬧向爸媽溝通,因此當寶寶出現不斷哭鬧的情形時,除了確認是否為生理因素上造成的哭鬧,也應該提高警觉,確認寶寶是不是有生病的可能。
病理因素哭闹原因一:发烧
当宝宝耳温超过38℃代表宝宝发烧了。宝宝发烧原因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和脑膜炎。
在宝宝发烧时,父母需要随时注意宝宝体温变化,适时为宝宝增添衣物或减少衣物,并且让宝宝多补充水分。若是宝宝持续高烧不退,建议儘速向专业儿科医生寻求帮助。
病理因素哭闹原因二:肠绞痛
肠绞痛通常发生在宝宝三个月大之前,患有肠绞痛的宝宝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没有原因频繁哭闹、睡眠不安、排便费劲、吐奶和排气多、身体曲向肚子。
建议父母可以使用的新生儿安抚技巧有:轻拍宝宝背部帮助打嗝排气,或是顺时钟按摩宝宝肚子以舒缓宝宝的不适感。
推荐阅读:如何判断婴儿肠绞痛症状?5S妙招改善缓解新生儿肠绞痛
病理因素哭闹原因三:长牙齿
宝宝长第一个牙齿的时间通常发生在宝宝六到八个月大,宝宝长牙齿可能会出现疼痛的症状,导致宝宝因为不适而开始哭闹,除了哭闹以外还会有以下症状:口涎增多、喜欢咬手指和硬的东西、睡眠不好、食欲减退、区域性牙龈可能充血、肿大等。
这时建议父母可以准备固齿器给宝宝,避免宝宝因乱咬东西而造成腹泻。
推荐阅读:认识幼儿【口腔保健】
两个新生儿安抚方式不能做!剧烈摇晃、单手抱婴儿超危险
安抚新生儿时,避免剧烈摇晃和单手抱婴儿,这些宝宝安抚方式非常危险,很有可能对新生儿造成严重伤害。照顾哭闹的宝宝时,了解并避免这些错误的新生儿安抚方式,能更好地守护新生儿的安全与健康。
避免剧烈摇晃安抚宝宝
剧烈摇晃宝宝可能会导致"婴儿摇晃症"!
什么是婴儿摇晃症呢?婴儿摇晃症是因为宝宝受到剧烈摇晃,导致脆弱的脑部受到伤害,严重的话是有可能会导致宝宝致死的!轻微的摇晃有助于安抚婴儿的情绪,但用力过大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父母在抱宝宝的时候需要注意摇晃的力度不要过大。
推荐阅读:勿剧烈摇晃安抚宝宝! 小心婴儿摇晃症候群拋接、旋轉及搖晃都可能危及幼兒生命安全
避免单手抱的方式安抚婴儿
由于新生儿的头部比例较大,且颈部肌肉尚未发育成熟,宝宝的脖子还没有办法支撑自己的头部,因此父母用单手抱宝宝容易使宝宝的颈部受伤。另外也因为单手的支撑性不足,一不注意就可能让宝宝滑落造成摔伤。
正确运用婴儿安抚技巧两大好處!稳定情绪、建立關係
正确婴儿安抚技巧可帮助稳定婴儿情绪
许多研究指出,当宝宝哭闹时,如果父母有即时关心并满足宝宝的需求,能够帮助宝宝获得安全感。而安全感建立可以帮助宝宝未来在面对问题时,保持较稳定的情绪。
正确婴儿安抚技巧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不論是透過擁抱、輕拍來安撫寶寶,還是對寶寶展現理解的態度,在父母每一次回應寶寶需求的過程中,寶寶能從父母的安撫中逐漸建立起安全感。藉由安撫,幫助打造良好的親子關係。
新手爸妈不用怕!解答5个安抚婴儿常见问题
安抚婴儿好崩潰!宝宝什么时候才不会再哭闹?
当宝宝渐渐能够讲话时,哭闹的时间会减少。在宝宝小小时候哭闹是正常的反应,宝宝在三个月大以前平均一天会哭3~4小时。如果发现宝宝都不怎么哭闹,这通常是宝宝的身體出状况了,建议父母尽早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不安抚婴儿会怎么样?
如果宝宝哭很久却得不到安抚,宝宝对于父母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会降低,而影响宝宝未来的发展。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宝宝还可能会因为过度哭泣,导致缺氧而造成晕厥。
婴儿一哭要立刻安抚婴儿吗?
新生儿的哭闹是和他人沟通的方式,建议家长可以先了解为什么新生儿会哭闹,满足了新生儿的需求之后再使用正确的安抚技巧来安稳新生儿的情绪。有些长輩认为经常安抚新生儿会让他无法学會自主独立,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
新生儿哭闹就要抱吗?
拥抱是安抚宝宝的重要技巧之一,父母的拥抱可以给予宝宝信任和安全感,稳定宝宝的情绪。不过許多人担心如果宝宝一哭就抱他,会造成宝宝过于依赖父母,但其实宝宝在发展过程中,在一些时期拥抱是有助于宝宝发展的。因此适当的给予宝宝拥抱还是可以有效安抚宝宝情绪,并且提供宝宝发展的重要帮助。
安抚宝宝好难!宝宝怎么一放下就继续哭?
好不容易将宝宝哄睡了,结果一将宝宝放到床上,宝宝就继续哭闹。这是因為宝宝在父母的怀里时父母的心跳声和怀抱给宝宝的安全感可以缓和宝宝的情绪,宝宝一离开父母的怀抱时突然失去熟悉的安全感,可能会造成心跳加速、驚嚇反应,导致突然醒來继续哭闹。
如果想要让宝宝熟睡又能解放双手,建议可以抱著宝宝先走动几分钟,接著抱著宝宝做下五到六分钟,最后再将宝宝放回床上,能避免宝宝突然从规律地晃动中突然静止,导致驚醒。
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每个新手父母,当面对宝宝哭闹时不再担心,可以了解并满足宝宝的需求,使用正确的安抚宝宝技巧,增进宝宝对父母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