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960年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剧情赏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960年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剧情赏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bilibili.com/read/cv37844570/

196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根据明代无名氏的百回小说《西游释厄传》第二十七回改编而成。然而,这部电影在很多设定上与原著大相径庭,甚至影响了现代人对《西游记》的理解。本文将从剧情、人物塑造和主题等方面,深入分析这部经典电影的艺术特色和历史影响。

原著与电影的差异

原著中的白骨夫人象征着“三尸”,即人类的情绪。她既代表了情绪对人生道路的干扰,也暗示了完全失去情绪的危险。原著通过孙悟空对情绪的过度反应,批判了他的极端态度。然而,1960年的绍剧电影将批判对象转向了唐僧,将孙悟空塑造成正义的化身。

白骨精形象的塑造

电影中的白骨精设计了一个逻辑严密的谎言:“家住南山榴花村,一树古槐掩荆门。爹娘皈依慈悲佛,我到那天王庙中去斋僧。”这个谎言不仅构建了真实性,还利用了取经团队的疲惫心理。与原著中漏洞百出的白骨夫人相比,电影中的白骨精更加聪明和狡猾。

师徒四人的反应

当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变化的少女后,唐僧并没有像原著中那样直接斥责孙悟空,而是表现出疑惑和犹豫。这是因为电影中的唐僧智商被“降头”,而白骨精的智商则远高于原著。这种设定使得师徒四人陷入了“是人是妖”的疑惑之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白骨精的策略

白骨精利用离间计,通过制造罪恶感和博取同情,成功地激化了师徒之间的矛盾。她不仅圆了之前的谎言,还通过扮演弱势群体来博取唐僧的同情。最终,唐僧在白骨精的挑拨下,做出了驱逐孙悟空的决定。

最后的对决

在白骨精的洞府中,孙悟空变作金蟾大仙,让白骨精重现三次变化,以此来证明她的妖魔身份。这一情节体现了孙悟空对宣传重要性的认识,避免了之前的盲目打击。最终,孙悟空现出本相,与师弟们一起消灭了白骨精。

影片的影响

这部电影在1960年一经上映就迅速走红,甚至影响了其他剧种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演绎。然而,不同剧种在处理唐僧对白骨精的态度上存在差异,有的剧种让唐僧在孙悟空的逼迫下同意处死白骨精,这种处理方式显得矫枉过正。相比之下,2002年张卫健版《西游记》中唐僧对青蛇精的态度更为合理,体现了原著中唐僧对是否该杀妖怪的复杂态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