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水浒”到底什么意思?看完恍然大悟!中华文化牛!
《水浒传》中“水浒”到底什么意思?看完恍然大悟!中华文化牛!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的名著,曾被翻译成英文,风行国外。其英文译名,颇让人玩味。
《发生在水边的故事》
《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
乍一看,只有形似,没有神似。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却将《水浒传》书名翻译成:四海之内皆兄弟。让人拍案叫绝。《水浒传》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主旨,正是这句话的写照!
明明是一本英雄的著作,为什么要叫《水浒传》呢?《水浒传》中的“水浒”到底什么意思呢?
1.
“水浒”一词,出自《诗经·大雅·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诗经·大雅·绵》
古公亶(dǎn)父,又称公亶父,是周朝的先祖,和族人一起住在豳(bīn)地。豳地,又称邠,位于陕西省彬州市旬邑县,甘肃省宁县正宁县一带。《诗经》中记载了古公为亶父迁居的过程。
公亶父一大早驱驰快马。沿着西边的河岸,一直走到岐山下。带着妻子姜氏女,勘察地址建新居。“率西水浒”,在此处,水浒指离水很近的地方。公亶父离开豳地,沿河而走,只为寻找一个没有战乱的安身之所。
举族搬迁,是一个大工程。如果不是逼不得已,谁又会远走他乡呢?
细究起来,公亶父也是不得已。在《孟子》中,就详细记载了公亶父远迁的原因。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孟子·梁惠王下》
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孟子·梁惠王下》
当时正值商朝,公亶父带领族人住在邠地,西北的戎狄屡次来侵犯,日子过不安生。公亶父奉上皮革物品,依然被侵犯。公亶父就送他们良马和牲畜,还是被侵犯。公亶父又送他们珠玉等财宝,敌人还是来侵犯。
不论如何示好,蛮夷都不放过他们。公亶父明白了,他召集族中的长老,告诉他们:“狄人想要的,是我们的土地。”怎么办呢?
公亶父不想因为土地之争而引起战争,造成子民伤亡,所以,他决定离开这里。于是,公亶父带领族人离开邠地,翻过梁山,来到岐山下的周原定居了下来。
在周原,公亶父和妻子带头耕织,族人安居乐业,建立成了一个富饶的城市,国人非常爱戴他。公亶父为周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武王姬发建立周朝后,追谥他为“周太王”。“水浒”、“梁山”都和公亶父相关。翻过梁山,率西水浒,关于公亶父的记载,不仅是字面上有吻合之处。公亶父迁徙的故事,亦和《水浒传》中内核颇有相似。
2.
有人这样总结《水浒传》。这是一部官逼民反的故事。谁想落草为寇呢?都是官逼民反罢了。林冲就是一个例子。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工作在体制内,家有美丽又贤惠的妻子,林冲非常知足。可祸从天降。林娘子进香的时候,被高俅的义子高衙内调戏。真是莫大的耻辱。林冲握紧了拳头,本想好好教育下高衙内。可高俅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得罪不起。林冲松开拳头,放过了高衙内。他退了。可高衙内没有感激,反而变本加厉。高衙内勾结林冲好友陆虞侯,将林娘子骗出,妄图施暴。幸得林冲及时赶到,才没有酿成悲剧。被欺负成这样,林冲依然忍了下来。
为了彻底的得到林娘子,高俅联合陆虞侯开始陷害林冲。林冲在街上买了一把宝刀。高俅随从来找林冲,说太尉要看他的宝刀。林冲带着刀被骗进了白虎堂。白虎堂是商议军机大事的重地,无故不能入。他想退出去,迎面碰到高俅。高俅反诬林冲想要刺杀自己,将林冲下狱。林冲刺配沧州,临前行,他给林娘子写下休书。发配的路上,差役在野猪林暗害林冲,幸得鲁智深出手相救。到了沧州,林冲依然想好好过日子,可高俅依然不放过他。他被安排去看管草料场。高俅派陆虞侯千里而来,烧掉草料场,这样一来,林冲有失职之罪,不烧死也会被治罪。没想到他们的阴谋却被林冲听见。林冲终于怒了。他拿起花枪,杀掉陆虞侯,也彻底变成了罪人。
林冲的人生,真真是“官逼民反”。面对高衙内的一次次冒犯,他都忍了下来。面对高俅的陷害,他依然承受了下来。夫妻离散,最后家破人亡。高俅依然不放过他,当他们的屠刀再次砍向他的头颅时,林冲终于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杀了朝廷官员,林冲已不容于朝廷。能去哪儿呢?梁山成为了他的归宿。在梁山中,类似林冲的好汉很多,官逼民反,不得已,最后上了梁山。
3.
公亶父,越过梁山,沿河而走,到达周原,在他的治理之下,子民日益富庶,城市越来越繁华。离开了邠地,他到达了理想国。而梁山,对于《水浒传》中众好汉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理想国呢?但凡理想国,多是与世隔绝,比如陶渊明下的“世外桃源”。《水浒传》中梁山水泊是怎样的呢?梁山水泊,四面高山,三座大关雄雄围住,中间如镜面的水泊,约有三五百丈。据山临水,形势险要,交通便当,进可攻,退可守,去到梁山,必要行船。这是一个连官府也管不到的地方。林冲、武松、宋江、杨志等好汉不容于世,梁山水泊成了他们的避难所。《水浒传》第八十五回,宋江自言:“宋江出身微贱,郓城小吏,犯罪在逃,权居梁山水泊,避难逃灾。”梁山成了世所不容的好汉们的避难之所。联系公亶父和梁山好汉的经历,可知“水浒”本意为水边,野草水洼之地。“水浒”隐含之义是被逼无奈、走投无路之人的避难安身之所。相隔千年的故事,最后化为后世人创作的养份,谁不说一声:中华文化牛!
梁山虽是避难之所,好汉们却在此处活成了理想国。避居在梁山水泊的好汉,亲如兄弟,没有倾轧陷害,同力齐心,那一片水泊之地,真真是一个理想世界。再回头看外国人翻译的两个译名:
《发生在水边的故事》
《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
虽然通俗,却也十分贴切。每一个人对《水浒传》的理解都不尽相同,那么,如果让你给《水浒传》起个别名,你会起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