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本增效见真招 | 安保公司:统筹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新路径
控本增效见真招 | 安保公司:统筹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新路径
导读: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效率?首都机场集团下属安保公司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有效控制了成本,还提升了运行效率和管理效能,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编者按:集团成本管理重点从“降本”过渡到“控本”。将控本增效作为集团生产经营长期坚守的基本原则,要求全员运用精益管理思维,处理好主责主业与安全、效率、运行、服务等各方面关系,提升工作质效,有效控制成本。近期,首都机场集团发布2023年降本增效“优秀案例”,并进行经验分享,供大家学习借鉴,进一步推进控本增效相关工作,助推首都机场集团高质量发展。
控总量 优存量 提效率
——安保公司统筹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新路径
进入后疫情时代,北京两场业务量逐步恢复,但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及三年疫情的存量影响,安保公司仍面临着风险与挑战,贯彻落实首都机场集团“五抓五力”的工作要求,推进降本增效工作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安保公司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在公司总成本的占比达86.5%。结合这一现状,安保公司始终抓住人工成本管控这一关键点,牵住人力资源管理这个“牛鼻子”,“解剖麻雀式”检视问题,推进人力资源全流程精益化管理,在控总量、优存量、提效率上下功夫,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精益资源配置 优化岗位流程
安保公司主动管控人员总量,根据业务变化、资源开启、流程优化等情况,及时调减部分岗位设置,阶段性减少管理人员配置,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同时,深挖人力资源潜能,加强内部人员统筹使用,促进人力资源需求与生产业务量动态匹配。一方面,结合年度业务量变化,从货邮、通道等业务增长量相对低的科队向旅检等科队进行人员调整,缓解旅检现场安检人员不足问题,提高了人员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实施三级联动,少量缺口机关人员支援,中量缺口机关和货邮、围界人员对口支援,大量缺口统筹全公司资源进行支援,有效应对了高峰保障压力。2023年,安保公司内部业务间调动421人,非旅检部门向旅检现场累计支援2624人次、共支援9595小时,集团考核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较2022年同期提升5.74%。
安保公司通过人员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等措施,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时,有力应对业务快速恢复的挑战。
此外,在优化监护岗位流程方面,安保公司协同推进监护岗位流程优化,首都机场完成飞机监护2号位调减工作;安保公司大兴机场分公司全面实行区域监护。基于新的业务管理模式,安全可靠性、运行效率均有了质的提升。在精简组织架构方面,安保公司立足高质量发展,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整合优化组织架构和职责体系,撤并3个二级部门和1个三级科室,同时减少并调降部分中层编制,形成“两中心+三平台”的组织架构,组织运行效率显著提升。
强化考核激励 拓展用工模式
安保公司积极对接首都机场集团要求,健全专项劳动效率考核机制,开展全员劳动生产率考核。在职能管理层面,设置“人员总量、人工成本、营业收入”三个细化考核项,强化公司对于整体降本增效目标和过程的管控。在业务执行层面,对六项重点业务进行劳动效率考核,鼓励各部门自我加压,增强降本增效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通过加大考核力度,有效盘活内部人力资源,促进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为了进一步优化实习合作模式,安保公司通过适当补充实习生,调整公司用工结构,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支出。同时修订《实习生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明确按需招聘和择优录取的工作安排。此外,安保公司进一步拓展实践生岗位,将校企合作实践生作为整体用工模式的有效补充,在安全评估的前提下,新增由实践生负责的公共区值守、巡视岗等非核心岗位,提升低成本用工比例,进一步节省用工成本。
安保公司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机制、下真功、求实效,达成了“一压降两提升”的工作目标。通过加强人员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用工优化等多项措施,在有效提升运行效率及管理效能的同时,实现了人工成本基本可控。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同时,反哺和促进了安全服务的中心工作,有力应对了业务快速恢复的压力挑战,圆满完成了“春运”“两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运输保障任务和重要专机保障任务,同时,配合局方和大兴机场高水平完成了国际民航组织航空安保审计,形成了安全运行与降本增效工作相互促进的良好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