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中同步 | 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从气象谚语读懂常识之“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中同步 | 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从气象谚语读懂常识之“理”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81294475_120912302

写好事理说明文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写作指引
写作任务
“说得清,道得明”是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从下列写作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
1.探索生物世界的奇异现象,追寻天宇中的神奇星光,调查民间文化的各种形态,观察人们不同的劳动方式,凡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有所发现,增进我们对某些道理、规律的认识。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说明你所发现的某一事理。
2.常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重要。它们有些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些与文化相关,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对称布局;有的则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些常识的背后其实都存在某些事理,试以“常识中的‘理’”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说明文,题目自拟。
3.模仿本单元课文或者提供的例文,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说理文。

范文引路

从气象谚语读懂常识之“理”
◎刘心愿
“常识”对于每个人来讲都不陌生,在生产生活领域,常识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常识中蕴含的经验和哲理更是令人惊叹。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不断地探索大自然的规律,对日月星辰的运行、风霜雨雪的变化、四季的轮回等进行了细致观察和不断总结,摸索出许多气象规律,并以此创作了丰富的气象谚语。这些谚语大致是从大气光学现象、冷空气活动和看云识天三个方面对天气现象进行总结。
在大气光学现象中,有这样一句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夏季的早晨,低空空气稳定,尘埃很少,如果当时有鲜艳的红霞,表明东方低空有云层存在,含有大量水汽。随着气温升高,热力对流逐渐由东向西发展,而我国地势东低西高,云层在前进过程中不断升高,容易遇冷形成降雨。这就是“朝霞不出门”的原因。傍晚,由于一天的阳光加热,温度较高,低空大气水分一般不会很多,但尘埃因对流变弱,而很可能大量集中到低层。因此,如果此时出现鲜艳的晚霞,说明西方空气比较干燥。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半球西风带,气流由西向东移动,未来本地天气不会变坏,所以有“晚霞行千里”的说法。
冷空气活动是天气变化最主要的因素,冷空气的来临对农业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指的是江淮地区一年四季分明,进入秋季以后天气凉爽,随着雨水一次次的降临,气温也会不断降低。这是因为,进入秋季以后,太阳直射点向赤道以南移动,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随着西北风的来临,冷空气一次次南侵,会带来大风、降水、降温等天气现象。冷空气活动频率一般5到7天一次,所以如果观察到十次左右降水,即表示已经是秋后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秋尽冬初,所以说“十场秋雨要穿棉”。
除此之外,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结果,是天气变化最直接的反映者,看云识天气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也是非常实用的常识。“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就是典型的根据云的变化指导农业生产的例子。“鱼鳞斑”,是指气象学上的透光高积云,一般在三、四千米的高空出现,是由许多灰白色的小云块有规律地排列而成。各个云块互相分离,又互相并和,在云块的空隙里,可以看见蓝天;云层较厚的地方,也能显示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整个云层比较薄,中心较厚,看上去中心灰暗,边缘薄而明亮,一明一暗宛如鱼鳞。云块排列整齐,又像是屋顶的瓦片,被人们称作“鱼鳞斑”或“瓦块云”。这种云多在高气压的控制条件下,大气比较稳定时出现,是晴天的征兆。
这些谚语从劳动生产中产生,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直到今天,依然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点评
文章从生活中的常识出发,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切入,具体讲述常识中所蕴含的“理”。文章灵活运用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语言灵活多样,增强了作文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文章从农谚常识入手,运用准确的科普性语言阐明谚语之中所蕴含的知识,从三个方面清晰地讲明了气象谚语背后的科学道理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体现了该生丰富的科学知识。

知识要点
霍振国·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
说明文作为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通过揭示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得清,道得明”是说明文写作的关键。“说得清”就是要对“常识”及其背后的事物有准确、全面、深刻的认知;“道得明”就是要有逻辑清晰的说理过程。它是一种综合能力,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理解分析、逻辑思辨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写作时,同学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对事理的认知要准确、全面、深刻。弄清事理,首先应深入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感性地认识事理,了解其一般性特征。其次,要进一步调查,查阅文献资料,从多方面搜集材料,理性、透彻地了解事理。此类文章常会涉及各领域的专业概念,一般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说,阐释概念间的关系,要根据自己对事理的认识,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或现象来解释。
2.说理过程要逻辑清晰、顺序合理。写作时要具有思辨性,说明顺序要合理,常见的几种逻辑顺序包括: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等。说明的顺序应当合乎逻辑,流畅自然。
3.说理语言要形象,提升感染力度。比如描述概念时,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生活或经验中的具体情境去解释概念,将模糊的内容明确化,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比如《说“木叶”》中,作者就将“木叶”“树叶”“落木”等概念放置在不同的诗句中,将这些概念具体化,然后再阐释这些概念的区别。
4.说明方法要灵活多样。可以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如:下定义,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高度概括,科学严密;举例子,用具体事例说明抽象事理,易于理解;分类别,能完整而又清晰地把握事物特点;作比较,寻找异同,鲜明对比;打比方,形象生动,易于理解。需要注意的是,说明方法的运用,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而定。除了运用各种说明方法,还可以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使说明深入浅出。
以上内容摘自“同步新作文”微信公众号
同步
新作文
微信号:tbxzw0351
本公众号由新作文杂志社倾力打造,主要内容呈现为中学版块的作文,包括初中同步、高考范文、金牌作文、主题征稿等。主张开放兼容的新作文思想,展现才情的新作文理念,别具一格的新作文文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