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茶小众茶种之一:白芽奇兰
福建漳州茶小众茶种之一:白芽奇兰
白芽奇兰茶,作为福建漳州平和县的特产,虽然知名度不及铁观音、武夷岩茶等名茶,但其独特的品质和韵味却令人印象深刻。这种茶树品种源自奇兰茶的演变,具有丰富的氨基酸含量,冲泡时能散发出乌龙茶和绿茶的双重香气,且带有柚子的果香,茶汤金黄明亮,耐泡度高,每泡茶汤的口感都非常稳定。
关于“小众茶”一般是指那些不太有名气的茶,又称“小锅茶”、“私房茶”。这类“小众茶”的形成主要原因:一是,资源稀缺、罕见、产量低,于是相对的关注度也低;二是,因为制茶条件的苛刻、制茶工艺考究、过程且漫长、很耗费工夫,这类茶大多是市面上也很少见的“精品茶”。这类小众茶更专注于品质的把控,并且更具个性化,产品的品质好坏不是通过做广告大肆宣传出来的,而是消费者通过饮用,经过口碑传播出来的。这类茶也因条件有限,很难流入市场,相对一些茶玩家和老茶客会选择这类茶。
平和白芽奇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平和白芽奇兰,是中国珍稀乌龙茶良种,主产地位于大芹山一带,大芹山上常年云雾缭绕,云雾浸染的茶叶带有别样的芬芳,让白芽奇兰的芳香随风飘荡,也形成了独特的品质特征。白芽奇兰成品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美观,色泽青褐油润稍间蜜黄。内质香气清高爽悦,品种特征香突出,似兰香幽长,滋味醇爽,溢品种香,汤色橙黄明亮,叶底软亮,具山骨风韵。
2015年7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平和白芽奇兰”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白芽奇兰的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
平和白芽奇兰外形圆结重实,色泽青褐油润,内质香气浓郁细长,品种香突出,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柔软明亮,红边明。
内在品质指标
白芽奇兰成品茶多酚类含量介于10%~30%之间,咖啡碱介于2%~4%之间,氨基酸总量介于100~200克/千克之间。
茶底与汤色
白芽奇兰属于乌龙茶类,产于福建省平和县。相传清乾隆年间(1735~1795年),在平和县大芹山下的崎岭乡彭溪"水井"边长出一株奇特的茶树,新萌发出的芽叶呈白绿色。于是采摘其鲜叶制成乌龙茶,结果发现该茶具有奇特的兰花香味,因此将这株茶树取名为"白芽奇兰",制成的乌龙茶也称"白芽奇兰"。人们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扩大栽培,已有250多年的历史。
平和白芽奇兰是1981年由平和县崎岭乡彭溪村坑岸边的有性群体中经单株选育而成,属无性繁殖系品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白芽奇兰茶已是漳州茶叶栽培面积最多的品种,和铁观音、武夷岩茶、闽北水仙、永春佛手跻身福建五大茶叶行列。
“茶叶泰斗”张天福曾经说过,白芽奇兰的兰花香是细长型的,既有素心兰的神秘香,也有墨兰的幽香,用奇特的兰花香来形容最为贴切。白芽奇兰的茶汤质地醇厚,层次丰富,甜润甘爽,气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