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弘一法师名言名句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弘一法师名言名句解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jideba.com/k/24879.html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高僧、艺术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经历了从艺术到宗教的转变,其思想和言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他的一些著名格言,涵盖了修身养性、处世之道、待人接物等多个方面,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弘一法师名言名句 1

  1.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2.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3. 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4.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5.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6.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7.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祝
  8.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9.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出顺境心须用收敛法。
  10.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11.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12.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校
  13.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14.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15.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16.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17.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18.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豀刻当矫之以浑厚。
  19. 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20.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21. 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桀谬戾,可胜言哉?
  22. 陈榕门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平矣。
  23.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24.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25.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26.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27.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并集。
  28.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29. 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藏奸。
  30. 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31.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32.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33.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34.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35.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36.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嬉戏,慎勿形言。
  37.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38.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39.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义。
  40.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41.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42.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43. 识不多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44.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45. 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46.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47.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48.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冰处得力。
  49.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50.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51.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52.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53. 敬守此心,则心安。敛抑其气,则气平。
  54.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弘一法师名言名句 2

  1. 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2.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3.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4.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5.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6.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7.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8.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9.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10.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
  11.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12.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13.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14.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15.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顾不暇,何暇治事?
  16. ***,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17.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18.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19. 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20.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21.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22.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23.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24.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25.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26.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27. 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28.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29.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已,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30. 恶,莫大于纵已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弘一法师名言名句 3

  1. 意粗性燥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2. 以前种种譬如昨***,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3.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4.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5. 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正声欲低而和。
  6. 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7. 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闻暇,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
  8. 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9.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10.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11. 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
  12.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13.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14.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祝。
  15. 处逆境心需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16.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天然的宝玉总带斑点,只有人造的才会洁白无暇。
  17. 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18.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19. 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
  20. 自责之外无胜人之处,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21. 总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较,越比越会感觉不顺眼,越不顺眼越会感觉上火。
  22. 隐忍别人的缺点。
  23. 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24. 多以自己之长善补别人之短,多看别人的长处,越看越会顺眼,越处越会融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