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猫:优雅的短毛猫品种
爪哇猫:优雅的短毛猫品种
爪哇猫(Javanese)是一种源自美国的短毛猫品种,虽然名为“爪哇”,但实际上与印尼的爪哇岛并无直接关联。这种猫最早是在巴厘猫(半长毛暹罗猫)的育种过程中被培育出来的,其外貌优雅,性格活泼,是许多猫爱好者的心头好。
基本资料
爪哇猫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阿比西尼亚猫和暹罗猫的混种。这种猫的繁殖方式为胎生,最早出现在1973年。
外貌特征
爪哇猫体型中等,但比暹罗猫更重。它们的身体修长而纤细,肌肉发达,颈部细长。头部大小中等,接近三角形,头骨微微凸起,吻部纤细。耳朵大而尖,基部宽,侧面线条延续脸部三角形轮廓。眼睛呈杏仁形,大小中等,除了白色爪哇猫的眼睛是深蓝色外,其他颜色的爪哇猫眼睛都是绿色。鼻子长而直,与前额连成一线。下巴中等大小,四肢长而纤细,与身体比例协调。爪子小而呈椭圆形,尾巴非常长而纤细,从基部到尖端逐渐变细。
被毛颜色均匀,没有斑纹或非相间着色胎痣。毛发薄而有光泽,身体部分被毛中等长度,领圈、肩部和尾巴部分略长,没有羊毛状的底层绒毛。可接受的颜色包括肉桂色、蓝色、巧克力色、淡紫色等重点色。
性格特征
爪哇猫性格外向,善于交流,声音悦耳。它们像小狗一样喜欢跟随主人,懂得如何获得主人的宠爱。爪哇猫是优秀的“运动员”和高超的“猎手”,毛发容易打理,特别喜欢被梳理。
历史起源
尽管名为“爪哇”,这种猫实际上并非起源于爪哇岛。在巴厘猫(半长毛暹罗猫)的育种过程中,美国育种专家培育出了这种半长毛的东方型猫,并根据其类型为之取名为爪哇猫。在欧洲,这种猫仍然非常罕见。关于爪哇猫是否算作新品种还是仅仅算是巴厘猫的变种,不同组织有不同的看法。例如,FIFe认为它是一种半长毛东方型猫,而CFA则认为它是巴厘猫的一种颜色变种。
生长繁殖
母猫每隔14~21天就会发情一次,发情期持续3~6天。交配时,雄猫的阴茎会带刺,这种刺激有助于雌猫排卵。猫的怀孕期大约为63天,幼猫在6至7周断奶,在10至15个月后性征会发育成熟。母猫一次会生产多胎,子宫有4个子房。怀孕期间,母猫需要补充平常1.5倍的热量及营养物以让胎儿获得营养。在分娩前10天,母猫会找寻分娩的地方,乳房也会开始变大、变红。
发育速度
爪哇猫的发育速度比人类快很多。六个月大的小猫就已经有成猫的身材,此时的猫可以跑、跳和狩猎。刚出生到两周大的猫又瞎又聋,无法自行取暖,上厕所也需要母猫帮忙。猫的鼻子到三周大时才会发育完全,但一出生就能分辨妈妈的味道。两周到一个月大时,猫通常要到第三周走路才会稳,在这之前,只靠母猫的搬动。猫在二周大时会长出第一组牙齿,三周大会自己上厕所。这时的猫也会开始玩耍,四周大的猫会互相咬着玩,也会学习如何才不会伤害到对方。幼猫必须经由母猫或人类教导才会使用猫砂,可以将沾有猫尿的卫生纸放入猫砂,幼猫会比较容易学会使用猫砂。一到两个月大,小猫在第五周开始断奶,开始吃硬质食物,也会变得独立。这时的猫的平衡感已经发育完全,也懂得梳理毛发。这段时期是猫学习的阶段,它们必须学会认识自己与其它动物。二到三个月大,这年纪的猫,肌肉发育完全,不过还是需要多多锻链才能准确判断距离、高度和速度。狩猎的技巧也是在此时期学会的。一般来说,幼猫最好在三个月大后才离开母亲。三个月大时,就有地盘观念,方向感也很好。六个月时升级到成猫的阶段。六个月到一年大,大部分的成猫很懒,但在清晨及黄昏时,精力特别旺盛。
人工照顾
市面上有幼猫专用奶粉贩售,可以用来喂食孤儿猫(刚出生的幼猫需要3~4小时喂食一次,而后喂食间隔可以慢慢拉长),但母奶仍是最佳选择;因此幼猫奶粉的最佳用途是作猫妈妈的营养补充品,再来才是喂食孤儿猫。至于牛奶成分与猫奶有相当差异,不适合喂食幼猫。
母猫会用舌头刺激幼猫肛门,这样幼猫才会排泄。如果没有母猫刺激,人类必须在每次喂奶前后用湿的面纸或卫生纸刺激,让幼猫排尿排便,而且很可能要连续刺激数分钟才能排干净;必要时需要由兽医帮忙(例如两三天未排便时)。
幼猫必须依偎母亲才能保暖,因此要额外提供暖源(一颗灯泡是克难方法,要留有空间让幼猫自行调整距离以免过冷过热);而最好不要洗澡以免失温。
此时的幼猫睡眠时间极长,因此如果在叫,通常是太冷、身体不舒服或肚子饿了。
夜视能力
猫的感官完全是为狩猎设计的,猫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在哺乳类动物中是极敏锐的。虽然在昼间的视觉不比人类好,但猫有相当出色的夜视能力。在亮处,猫会将瞳孔缩得如线般狭小,以减少对视网膜的伤害,但会限制视野的广阔性。猫的网膜背面有一层蓝绿色像荧光一般的薄膜(TapetumLucidum)可增加在暗处的视力,在闪光中,猫眼能呈现各式各样颜色。如同多数食肉动物,它们眼睛都在脸上朝正前方,赋予其辽阔的视野。猫对三原色的辨识力很差。猫在只有微弱光线状况下,它们会使用胡须来改善行动力与感知能力。胡须可感受到非常微弱的空气波动,所以在看不太见的情况下也能辨识阻碍在哪,胡须尖端与双耳连线而成的],正好是身体能通过障碍的最小范围,因此可以在黑夜中快速判断地形是否可以通过。
猫有第三眼睑,当猫眼睑张开时,扎眼第三眼睑会从旁稍微遮盖住眼睛。如果猫病了,或是睡眠,笑着,此眼皮会缩回一部分。如果有猫长时间地崭露第三眼睑时,这就表示它得去看兽医了。
肢体语言
有时会把尾巴竖起来,这不仅是小猫希望母猫舔拭屁股的表现,也是在撒娇。猫咪心情好时眼睛会半眯,耳朵微倾并放松,不特别凝视任何东西。可能会发出咕噜声。被信任的人抱到膝上时,缓慢地摆动尾巴表示它完全处於轻松无虑的状态下。
如果猫在地上翻滚或躺下,将最脆弱的腹部朝上时,表示信赖周遭的人。只是,不要随便摸它的肚子。
若有东西吸引了猫咪的注意力,耳朵就会竖起接收讯息、瞪大眼睛,专心凝视可能的威胁物或猎物。然後停下来评估对手,但仍保持警觉。若猫打输对手後,尾巴会卷进来,耳朵或胡须下垂,身体缩成一小团。猫在极度恐惧或生气时,尾巴左右迅速摆动,耳朵会平贴,舌头拱起,瞳孔放大,张口露出利牙,胡须向前翘,发出凶猛的嘶嘶声来恐吓敌人。若想逃跑,还是会虚张声势一番。弓起背部,竖立毛发及尾巴,把自己的身体撑大企图吓退对手。
卫生习惯
野猫与家猫的祖先,被认定为来自于草原地带,在日常行为上即极为类似,猫更享受在温暖与日光照射的环境上休息。猫的排泄物是乾燥的,且它们会将其埋于沙中。猫也能长时间静止不动,尤其是在观察猎物或准备攻击时。在北非的野猫的祖先亦可能与家猫有关。
家猫必须要有砂盆,内盛有猫砂,这类同于人类的厕所。猫砂有很多种类,有木屑砂、豆腐砂等环保砂及粗、细砂,细砂的凝结力较强,但易扬起粉尘,粗砂则否。其实无论是养在室内亦或室外的猫最好都应有砂盆,但也有一些家猫经训练後可直接使用人类的马桶,这也是长期适应人类生活的结果。除此之外,亦可为猫准备猫抓板,或任何可以用来让猫磨爪,避免破坏到屋内其他装潢家饰。
猫非常爱乾净,如它们时常舔护毛皮。它们的唾液如同于强效清洁剂,但这唾液会使人类过敏。猫在舔护时会吞下毛发,会在胃中累积结成球状,胃中的毛球无法由藉由排泄排出体外,有时猫可能会吐出毛球,也有时必须使用化毛剂以将毛球软化。
多数种类的猫通常很怕水,但有部分猫天生或后天培养,变得喜欢在水中嬉戏。例如土耳其梵猫(TurkishVan)很爱在水里游。
杂交品种
爪哇猫允许与暹罗猫和东方短毛猫杂交。可接受的颜色包括:
- 淡紫重点色猫(头是楔形,身体苗条,体毛可长到5厘米)
- 蓝色重点色猫(身体是淡蓝白的冰川色,在背部处较深,重点色应是和掌垫鼻子颜色相称的石蓝色)
- 巧克力重点色猫(象牙色身体与暖色调的乳褐重点色形成对比,鼻子和趾垫是带肉桂的粉色系)
- 海豹色玳瑁重点色猫(身体颜色和重点色上的海豹色相称,背部是浅黄褐色,身体其他部分是暖色调的色,重点色为深海豹巧克力,并带有深浅不用的各种红色碎片)
- 海豹重点色猫(重点色的颜色必须是均匀的单一色,也就是和鼻、趾垫颜色相称的暗海豹巧力。背部是浅黄褐色,身体两侧是暖色调的乳色,身体下方颜色更淡。)
- 海豹色玳瑁虎斑重点色猫(虎斑纹路的底色上是深浅不用的各种红色,这代表玳瑁花纹和虎斑吻合。)
- 巧克力玳瑁重点色猫(被毛紧贴身体,无密生的底层被毛。仔猫的被毛比成猫的短,有些猫耳内有丛集毛,最好没有“毛领圈”。)
- 红色虎斑重点色猫(身体基色是乳白色,重点色上的颜色介于橙色和红色之间,于蓝眼睛形成对比,头、腿、尾巴上的虎斑斑纹必须清晰可见。)
- 蓝色虎斑重点色猫(身体是浅冰川白,背部蓝色较多。重点色是浅蓝色和深蓝色,与深蓝色虎斑形成对比。眼鼻周围蓝色明显,尾巴上斑纹不太清晰)
- 海豹虎斑重点色猫(背部为带暖色调的淡黄巧克力色,在身体其他部位逐渐变成乳色。面部有虎斑斑纹,重点色是深海豹巧克力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