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汉武帝、成吉思汗远征时,是如何解决后勤补给问题的
亚历山大、汉武帝、成吉思汗远征时,是如何解决后勤补给问题的
古代的超级远征,这可是一个听上去很魔幻,但是确实存在的问题。从亚历山大大帝远征波斯,汉武帝讨伐匈奴,再到成吉思汗扫荡中亚、东亚,这些远征在古代条件下究竟是如何解决后勤问题的呢?
亚历山大大帝的后勤策略
图1:前334-前323年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向来为人称道。他从希腊出发,跨越达达尼尔海峡登陆了安纳托利亚(今天的土耳其),然后扫荡强敌再向东进发攻击波斯。亚历山大大帝只有30天的补给,但他通过两个秘诀成功解决了后勤问题:
减少辅兵数量:亚历山大大规模削减了辅兵的数量,战兵也能携带粮食。由于马其顿步兵的甲胄较少,除了武器没太多负担,所以可以自己携带很多口粮,这就让军队消耗大大降低。
沿海进军专打港口城市:亚历山大因为波斯有海军优势,所以干脆就沿海进军专打各种港口城市。波斯的舰队一定要回到港口补给,所以港口一定有大量口粮,亚历山大干脆以战养战,用步兵拿下港口来帮助自己补给。
图2:亚历山大战波斯
汉武帝的后勤策略
汉武帝针对远征匈奴的军事行动,采取了三个主要的后勤措施:
- 专门的后勤部队:汉武帝对卫青和霍去病的军队定位是强大的远征骑兵军队,其后勤补给有专门的部队负责。由于大草原之上,骑兵就相当于机械化军团,主要用于追击和截杀匈奴的主力,步兵则承担后勤与支援,由于步兵行动缓慢,但是负载能力强,可以充当移动的补给源头。同时,卫青霍去病的骑兵部队大规模使用马匹协同运输,所谓“私负从马十四万匹”可见当时供应的后勤军马之多。
图3:霍去病 西征雕像
- 盐铁官营:汉武帝通过盐铁官营的手段,改变了主要的军饷发放。汉武帝通过盐铁官营保证了专款专用,所谓:“师旅之费不可胜计...至于用度不足,乃榷酒酤,莞盐铁,铸白金,造皮币,算至车船,租及六畜。”这也就保证了军饷不会出现短缺的情况。
图4: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
- 超大规模的屯田:汉武帝首创了超大规模的屯田来供应前线。当时汉武帝决定“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戌之。”这一决定直接使得汉朝的军队可以在前线提供粮食,实现了自给自足,同时通过修建一系列的据点让匈奴在河套地区的活动范围大大缩减,以至于“漠南无王庭”。
不过还是要说一点,汉武帝这些操作也不能避免一个关键问题——古代条件下后勤供应长距离远征的代价还是太高了,汉武帝不仅耗竭了文景之治以来汉朝的所有积蓄,而且导致“户口减半”,可见古代的远征被称为“国运之战”是毫不为过的。
成吉思汗的后勤策略
图5: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即 成吉思汗
相比以上两位,成吉思汗的远征似乎是难度最大的,毕竟马其顿远征是靠海运外加锁定港口夺取基地,汉武帝是有汉朝强大国力支撑,但是蒙古既没有什么海运,也没有强大的国力,所以成吉思汗的策略就是一个字——抢。
通过掠夺以战养战,这就是成吉思汗的后勤,所以对于整个蒙古西征的路途来说,占据的核心地区都是比较富庶的,比如玉龙杰赤和撒马尔罕这样的城市,当然这样的后勤也伴随着不可避免的杀戮和破坏。
参考资料:
【1】《史记》司马迁
【2】《历史》西罗多德
【3】《蒙兀儿史记》屠寄
【4】《亚历山大远征记》阿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