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44岁张静初赴美留学:熬不完的夜和做不完的作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44岁张静初赴美留学:熬不完的夜和做不完的作业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1HF3I2G0546NRA6.html

44岁的张静初选择赴美留学,进入全球顶尖的美国电影学院(AFI)深造。从高强度的课业压力到直播写作业,从备考托福到最终被录取,她的留学之路充满了挑战与坚持。

去年7月,张静初低调地在小红书上宣布了自己即将去留学的消息。在接下来的系列vlog中,网友们逐渐看到了一个进入人生全新阶段的张静初。

她选择的院校AFI(美国电影学院)成立于1969年,是一所非盈利性质、重实践的全球顶尖电影学院。AFI总部位于洛杉矶,曾连续被 Hollywood Reporter 评为“世界第一的电影学校”。张静初将在这里的导演系完成两年的进修。


开启留学“地狱模式”:熬不完的夜和做不完的作业

看多了吃播、才艺播、装修播、卖货播后,一种少见的直播方式流行起来——直播写作业。这成为张静初和网友们的全新分享方式。

翻翻这姐的近期直播,3月一共12场,8场都是无互动主打陪伴的写作业直播。4月还没结束,已经留下11场直播写作业的记录。不得不说,AFI这作业是真的多……

张静初直播记录截图

张静初常常一直播就连续七、八个小时,从白天到黑夜。有时候简单涂了唇彩,有时候干脆素面朝天,一门心思扑在作业上。有时候一言不发沉浸式认真脸敲键盘画分镜,有时候放点舒缓的背景音乐,间或穿插着吃饭和静坐的休息片段。



同为留学人er,身边课业这么繁重的也算少有。偶尔,张静初也会向网友简单解释一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AFI第一学年每个学生需要创作3部短片。她不仅要改剧本,做剧本分析,还要做拍摄的平面图,做分镜镜头表,做PPT(视觉参考)……

光画故事板,她就画了30几个小时;平面图做了15个小时;剧本分析做了12、13个小时……

虽然开启了地狱模式的留学生活,但对张静初来说,这个年龄出来学习是一次相当珍贵的机会。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自己全部的潜能活出来”、“人的成长可以对抗年龄焦虑。”要学习很多新的东西,适应很多从前没怎么接触过的作业方法,这个过程中,有焦虑有崩溃,但是“经历崩溃后,会有一种幸福感——淡淡的疲劳,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安宁,这种感觉刚刚好。”


看了张静初直播写作业,很多网友也开始好奇,这姐之前是怎么申上这所全球top电影院校的?说起这姐的备考经历,也传奇的很。决定留学的时候,距离申请截至只剩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张静初人却还在剧组里。必须先完成拍摄工作,再按部就班准备申学资料。

对抗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即刻行动。2022年10月底,张静初开始备考托福,每晚睡前背200个单词。只用了26天,张静初以托福100分的成绩成功上岸。之后就是马不停蹄地准备论文、面试。2023年3月16日,张静初成功拿到了AFI的录取通知书。

备考的那段日子,张静初和所有留学生一样,痛苦和焦虑并存。但只要想到能挖掘出自己的更多潜力,姐就充满了前进的动力。这姐真的又真实又酷啊。

对抗焦虑的不二法门就是即刻行动

早些年大部分人知道的张静初,是作为演员身份的张静初。回想一下,张静初近年来发出的“声响”,大多和娱乐圈的关联小,反而更多关联的是她的日常分享。在社交媒体上,张静初可以说是养生分享鼻祖。曾风靡一时的青汁,很多人都是从张静初这里学的。

有段时间张静初在社媒打卡自己的青汁抗炎计划,现打的绿油油的浓缩蔬菜汁,张静初一大杯灌下去,一点不带含糊的。不仅在家要喝,出差进剧组也要喝。由此带火了青汁,引发网友们纷纷效仿。这姐的带货能力可见一斑。

25岁那年,张静初成为电影《孔雀》的女主角,开始在影视圈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之后又和成龙等各路大咖合作拍摄《尖峰时刻3》、《门徒》、《唐山大地震》…成为人们眼中的“文艺女神”。

张静初《孔雀》剧照

原本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张静初,可以更上一层楼,却被传黄谣不断,一度压抑受伤到无法专注自身发展。2011年,张静初停摆了事业,决定去国外进修。为了缓解焦虑和痛苦的情绪,她开始坚持阅读习惯,在纽约的工作室学习舞台表演、喜剧、脱口秀…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每天学习、静坐,进行力量训练,远离喧嚣的日子里,她重新找回了专注和平和的力量。也正是十多年前那段在纽约的日子,让她和书深深结缘。

除了养生和健康类产品外,如今她的直播间里,最常讲的也是书。

但姐历经世事后的平和不是放过和逃避,去年1月,张静初官宣自己胜诉了。“在经历了十几年被‘造黄谣’和网暴的伤害之后,我终于打了人生中第一场官司。”虽然维权之路依然艰难,但总算还了对自己的一个交代。解开了压在她心头十几年的一块巨石。

活在这个处处制造焦虑的时代里,我们常听到活到30岁怎样,35岁又怎样…好像逢5年,就会有“一道坎”截断我们的生活。生活可能充满变数,但人的成长是长性的。张静初的经历告诉我们,对抗焦虑的不二法门就是即刻行动。而想要做出改变,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即使经历过黑暗,有过崩溃和迷茫,总结出经验和方法后,仍然能全身心专注于自身成长。这或许,就是姐的魅力所在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