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生一芯"计划:从5到6000+,中国芯片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生一芯"计划:从5到6000+,中国芯片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06533

从5名学生到6000多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一生一芯"计划正在为国家芯片产业培养大批紧缺人才。这个始于2019年的计划,通过科教融合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亲手设计和制造芯片。

从5到6000+:一个计划的成长之路

2019年8月,在得知华为遭受制裁后,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包云岗深感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他意识到,国内处理器芯片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必须大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生一芯"计划应运而生。这是一个旨在培养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的创新教学计划,由孙凝晖院士部署,包云岗团队牵头实施。计划的目标是突破传统课程的边界,构建一套软硬件协同、打通前后端全链条的处理器芯片教学流程。

首批参与的学生只有5名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包云岗明确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崭新的教学计划,前路未知。令人欣慰的是,这5名学生不仅完成了挑战,还实现了"带着自己设计的处理器芯片毕业"的目标。

开源共享:打破教育资源壁垒

"一生一芯"计划的成功秘诀在于"开源、共享"的理念。团队成员深知,仅靠一所学校的力量难以应对大规模人才培养的挑战。因此,他们决定将这门课程向全国高校的学生开放。

通过积累26万字的讲义、超过40小时的教学视频,以及"让学生指导学生"的模式,"一生一芯"计划已经覆盖了300余所高校,报名人数从首期的5人增长到第6期的2000余人,累计报名人数超过6000人。

这种开放共享的模式不仅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芯片设计的核心知识,也让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例如,来自地方院校的学员王晨宇就在2023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人才培养:从学生到行业骨干

"一生一芯"计划瞄准的是开源指令集RISC-V,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RISC-V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指令集的垄断,为下一代处理器芯片的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首批参与"一生一芯"计划的5名本科生,全部加入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香山"的研发团队,并成为技术骨干。后续几期成功流片的学生,也在深造和就业中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

包云岗对这些学生的未来充满信心:"等到他们30岁时,就可以说已经是处理器芯片和计算机系统设计领域的'老兵'了。"


结语

"一生一芯"计划的成功,不仅在于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芯片设计人才,更在于它打破了教育资源的地域壁垒,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和掌握前沿技术。正如包云岗所说:"如果能全部发挥他们的天赋,对中国处理器芯片的人才储备来说,意义重大。"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