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泰基金大规模赎回3.5亿元,政策利好却反手“唱空”市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泰基金大规模赎回3.5亿元,政策利好却反手“唱空”市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n/2025-02-12/detail-inekfhca1689250.d.html

2024年的A股市场就像坐了一趟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走势起伏不断。“9.24”之后,多项政策利好密集出台,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行情迅速回暖,投资者的信心得到显著恢复。但国庆节一过,大盘又陷入震荡,让不少人心里直打鼓。

让人更看不懂的,是部分机构投资者的表现。虽然公募基金口口声声倡导价值投资,但实际操作中却频频上演“买预期、卖现实”的戏码。这种短视的交易行为屡见不鲜,完全背离了长期持有的理念。

而在这波操作中,国泰基金的表现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几乎把这种不良风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口号响亮,行动打脸?

国泰基金董事长周向勇此前曾表示,公募基金必须始终站在国家战略高度考虑自身的发展,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发挥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在中国走向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中承担重要职责。

听起来确实很有格局,责任感拉满。但实际操作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面对市场震荡,国泰基金的操作更像是急于自保,频繁的交易行为暴露出短视和投机的心态,和之前喊出的高调口号形成了鲜明对比。

“搅局者”?公募基金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本应起到引领和稳定的作用。但如今,国泰基金却在行情稍有波动时“火速撤退”,让基民被动承受风险,损害了投资者的信任。

自购是“表态”,赎回是“信号”?国泰基金这一操作太意外!

在公募基金的日常操作中,自购和赎回自家产品的行为更多被视作一种态度的表达。因为公募基金是市场中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难免会被市场放大镜审视,尤其是赎回自家产品这种操作。

自购行为往往被看作是一种“信心表态”,特别是在新产品发行阶段,基金公司更是会对自购份额大肆宣传,营造出一种“看好市场”的氛围。

但在赎回自家权益类基金份额这件事上,多数基金公司就会显得谨慎得多。通常不会第一时间高调公告,而是选择在季报中悄悄披露,藏在“基金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本基金交易明细”这样的栏目里。毕竟,赎回可不只是简单的资金操作,它还会被市场解读为:“基金公司自己都不看好市场了!”

除非市场真的进入了极度泡沫化的阶段,否则基金公司通常不会大规模集中赎回自购份额。因为这不仅可能动摇持有人的信心,还会给市场传递出悲观的信号,让人觉得连基金公司自己都要跑路,基民还能安心吗?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国泰基金却在这方面给市场带来了一记重磅操作。在去年四季报中,国泰基金在自购权益类基金的赎回上做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举动。

两次会议后,国泰基金大举赎回

国泰基金大举赎回超3.5亿,政策利好也挡不住的“唱空”操作?

从基金四季报披露的数据来看,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多数基金公司对权益类基金出现净申购,少数公司进行了少量的赎回,全行业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合计小幅净申购2.8亿元。

不过,正当其他基金公司在稳步加仓的时候,国泰基金却选择了逆势操作,直接在四季度赎回了3.03亿元的权益类基金。更夸张的是,光他们一家公司的赎回量,就比全行业的净申购量还多!这波操作瞬间引爆市场关注。

尤其是在去年11月和12月,国泰基金的赎回动作格外激进,两个月内合计赎回超3.5亿元。在市场普遍看好、政策持续利好的情况下,国泰基金却选择大规模撤退,这怎么看都像是在给市场泼冷水。

政策利好不断,国泰基金却选择“唱衰”?这波操作更显得耐人寻味,因为它恰好发生在两次重要会议之后,市场本以为公募基金会借势看多,结果国泰基金反手一个大赎回,让人直呼看不懂。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北京闭幕。当天,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公开宣布了一系列重磅财政政策:

  • 从2024年起,每年8000亿元专项债将连续五年用于化解地方债务,总计可置换4万亿元隐性债务。
  • 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批准了6万亿元的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 蓝部长还强调,中央财政还有充足的举债和赤字空间,未来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稳住市场预期。

这堪称是市场的重大利好,不少投资者对股市的未来充满期待。

然而,就在市场普遍解读财政政策为利好信号的同时,国泰基金却用行动告诉大家。会议刚结束,国泰基金就开始大规模赎回。11月8日是周五,整个周末市场都在热烈讨论财政政策的力度和后续可能的市场反应。按理说,基金公司应该稳住阵脚,甚至加仓以表信心。可到了11月11日,也就是会议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国泰基金却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大量赎回自购的权益类基金。短短两天内,他们就赎回了3.0965亿元的权益产品。

这波操作让不少人怀疑,国泰基金仅仅当成了一个“买预期、卖事实”的投机机会,完全不顾及自身作为大型公募基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对市场的稳定作用。

继11月的大举赎回后,国泰基金在四季度的第二波批量赎回自购权益类基金的操作,又一次刷新了市场的认知。这一次,时间节点更是引人遐想,恰好踩在了市场最为关注的重大政策会议之后。

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会议重磅分析了2025年的经济工作,释放出一系列利好信号:

  • 首次明确提出稳住股市楼市,并表示会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这些信号无疑是积极且强烈的,为市场注入了强大的信心,本应成为推动市场持续向好的有力引擎。

对于市场来说,这简直是久旱逢甘霖,投资者的信心得到极大提振,所有人都在憧憬着市场持续向好的行情。

但就在大家期待市场一飞冲天的时候,对于国泰基金来说或许就是一个绝佳出货的机会。2024年12月10日和11日,国泰基金连续两天大手笔赎回自购的权益类基金,合计金额高达4051.7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国泰基金的这波赎回堪称“清仓式操作”,对部分产品的自购份额几乎一扫而空:

  • 游戏ETF:四季度初国泰基金持有1025.51万份,到期末直接清零,赎回率100%;
  • 机床ETF:期初持有4900.1万份,期末也同样归零,赎回率100%;
  • 国泰上证综合发起式联接基金:期初持有6069.60万份,期末仅剩104.36万份,赎回率高达98%。

这种力度的赎回操作,几乎是直接把自购份额扫地出门,留给市场的只有一地疑问。

在政策明确释放出稳市场的信号时,国泰基金却选择大规模撤退,不禁让人怀疑:

  • 他们是否对市场前景并不看好?
  • 还是内部对产品本身缺乏信心?

作为一家拥有重要市场地位的老牌公募基金,国泰基金本应在关键时刻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但是他们的频繁赎回操作却在不断给市场释放出消极信号,这无疑会动摇投资者信心。

国泰基金这样的行为,是否违背了作为大型机构投资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或许是市场更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肆宣传自购,赎回才是事实

官方大肆宣传自购,却对赎回只字不提!

国泰基金最近的操作让不少投资者看得是一头雾水。一边高喊看好A股市场,另一边却悄悄大规模赎回自家产品。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不仅伤害了投资者信任,更让市场对其诚信产生了严重质疑。

打开国泰基金官方微信公众号,你会发现他们一再强调对A股的坚定看好,自购的新闻满天飞,但却只字不提赎回的事。

比如,在各大基金公司比拼中证A500ETF的时候,国泰基金自购了3000万份联接基金,并在公众号上大肆宣传,仿佛是在给投资者打“强心针”,极力提振市场信心。

可是,谁能想到,自购后仅仅一个多月,国泰基金却悄悄赎回了十几倍规模的权益类基金。难道自购只是个幌子,背后早就计划好要撤退?

更令人费解的是,在重要政策节点上,国泰基金的“双面戏码”依旧上演。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刚闭幕,国泰基金立刻在自家公众号“国泰基金微幸福”发布文章《超级政策周,国泰基金观点抢先看》,表示“政策底”已经是市场的一致认知,市场风险偏好提振,并称市场即将开启震荡结构性行情。

可谁也没料到,就在大家沉浸在利好情绪中时,国泰基金却在11月11日悄悄完成了大规模赎回。更离谱的是,赎回后他们又在公众号发文称“市场长期熊市告结,策略上将从防守转向结构性进攻。”这前后矛盾的操作,到底是喊多给基民听,还是赎回才是真心话?

12月13日,在完成第二次批量赎回后,国泰基金再次在公众号发文,解读重磅会议,表示看好股市前景,称指数将呈现震荡上行趋势。

但问题是,如果真的这么看好市场,为何要连续大规模赎回自家产品?喊多只是为了自购宣传,赎回才是真正的态度?

国泰基金美其名曰“买预期、卖现实”。实际上却成了市场上典型的短视行为。

本应作为行业标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国泰基金,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大规模赎回。

国泰基金在各种场合频频表态,声称自己将以身作则,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助力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可现实操作却让人大跌眼镜。他们的大规模赎回不仅让人看到了与中央政策背道而驰的“小聪明”,更让投资者感受到了来自这家老牌公募的双标操作。

或许国泰基金董事长周向勇和总经理李昇需要重新思考,金融市场可不仅仅是数字游戏,它同样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争。在这个战场上,短视和投机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利益,但长久下来,失去的将是更为宝贵的市场信任。

希望国泰基金能回头看看,周向勇董事长曾在《中国基金报》上的表态:要带领公司有效服务国家战略,真正发挥出市场稳定器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短期收益,靠“和政策博弈的小聪明”在市场中走钢丝。

可见,对于国泰基金公司的所作所为,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作为“老五家”之一的国泰基金,再这样下去,恐怕在资本市场声量也会越来越弱。

数据来源:wind、官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