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资本市场发力丰富产品制度体系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资本市场发力丰富产品制度体系
2025年2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绿色金融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包括健全绿色债券、可持续信息披露等标准体系,支持绿色产业股债融资,研发更多绿色期货期权品种等。
资本市场助力绿色金融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绿色金融制度愈发完善。绿色金融不仅通过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等金融产品为减排和生态保护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还通过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标准引导企业改善其可持续发展绩效。
资本市场在绿色金融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去年11月份,证监会指导证券交易所发布实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息披露制度规则,系统规范了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要求。截至2024年底,有220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同比增长超两成,进一步彰显了优质公司投资价值。
绿色公司债券发展势头强劲。证监会数据显示,自绿色公司债券试点以来,发行持续保持高位,目前已累计发行约8700亿元,制度规则和技术标准持续健全,碳中和债券、低碳转型债券、蓝色债券等创新品种不断涌现。
绿色主题基金快速发展。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绿色主题基金已达350只,规模3100余亿元,涉及ESG、低碳、新能源、气候变化等主题,涵盖股票、债券等大类资产。低硫燃料油、工业硅、碳酸锂等绿色低碳类期货品种相继上市,受到实体企业欢迎。
完善资本市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完善资本市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仅能为绿色金融活动提供统一规范和指引,助力精准识别绿色项目、引导资金高效流向绿色领域,推动经济绿色转型,还能降低信息不对称、防控绿色金融风险。
在完善资本市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方面,《实施意见》提出,持续优化绿色债券标准,统一募集资金用途、信息披露和监管要求,研究完善评估认证标准。鼓励评级机构将环境信息指标纳入债券发行评级方法。落实交易所可持续信息披露规则,持续强化上市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的信息披露要求。
此外,《实施意见》还强调,研究加强可持续评级、鉴证体系建设,健全监管机制。主动参与制定国际可持续准则,推动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进一步提升准则包容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制定绿色股票标准,统一业务规则。推动完善绿色金融统计体系。
丰富资本市场绿色金融产品
绿色金融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流向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绿色产业,有效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常见的资本市场绿色金融产品有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
在丰富资本市场绿色金融产品方面,《实施意见》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发行上市、融资并购及发行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进一步提升绿色债券申报受理及审核注册便利度。
《实施意见》还强调,推出更多绿色主题公募基金。鼓励绿色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发展。稳妥有序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和碳排放权期货研发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展望未来,多位受访者表示,随着绿色金融产品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将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
本文原文来自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