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男孩尿酸“爆表”引关注:高尿酸血症低龄化,如何破局?
15岁男孩尿酸“爆表”引关注:高尿酸血症低龄化,如何破局?
近日,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中心副主任技师徐冬梅在审核生化检验结果时发现,青少年尿酸偏高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常见。以其中一天为例,一共有16名青少年尿酸检验结果偏高,其中一名15岁男孩的尿酸水平竟然高达755微摩尔/升!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
青少年尿酸高的原因
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医生徐庆博列举了6种容易引起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原因:
- 肥胖会导致肝脏尿酸合成增加和排泄减少,肥胖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的同龄人。
- 饮食结构不合理,比如长期摄入高糖、高脂和高嘌呤的食物、碳酸饮料和软饮料等。
- 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电子产品普及等,导致饮食、睡眠不规律。
- 缺乏运动。
- 有肾脏疾病,比如有家族性青少年性高尿酸肾病(遗传因素)、髓质囊性肾病等,或者慢性肾脏病、肾功能不全,因肾小管泌酸减少而使尿酸升高。
- 其他疾病如某些肿瘤、血液病、银屑病、药物等可能也会引起高尿酸血症。
此外,根据今年4月发表在《新医学》期刊上、由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撰写的一篇题为《未成年人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的综述,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遗传因素和继发性因素。综述指出,高尿酸血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患病现象,其遗传的可能性为27%~41%,高尿酸血症与遗传环境和基因突变导致的酶缺乏有密切关系。
继发性因素方面,一项针对儿童和青少年门诊患者的研究发现,常见可能引发高尿酸血症的疾病有胃肠炎、呼吸道感染、哮喘、肾病综合征和癫痫。
青少年尿酸水平标准
对于青少年尿酸水平标准,徐庆博表示,正常嘌呤饮食下,成年人非同日两次检测空腹血清尿酸水平大于420微摩尔/升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但目前国内外有关儿童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根据国外相关研究的标准,青少年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把尿酸控制在以下水平才算正常:
- 1岁以内≤500微摩尔/升
- 1~10岁≤320微摩尔/升
- 11~15岁男孩≤470微摩尔/升,女孩≤350微摩尔/升
- 15岁以上参照成年人水平,即≤420微摩尔/升
高尿酸的危害
青少年尿酸高主要会带来以下4种影响:
引发痛风和关节病变:结晶沉积在关节处刺激滑膜,诱发关节软组织炎症,使局部出现红、肿、热、痛,也就是痛风,最终可以导致骨质侵蚀、关节破坏,引起关节畸形。但并不是血尿酸超过正常值就一定会患痛风。以成年人为例,血尿酸值长期在420
540微摩尔/升的人,患痛风的概率为0.37%0.5%;超过540微摩尔/升,患痛风的概率为7.0%~8.8%。这与个体差异有关,有些人可能终身不出现症状。慢性肾脏损害:血尿酸水平高时,过剩的尿酸盐结晶会沉积在肾小管和肾间质,梗阻的尿酸可激活肾脏局部的慢性炎症、免疫损伤、微血管病变,导致慢性肾脏病的产生。而且儿童高尿酸血症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现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此外还会导致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情况。
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高达45%
75%,痛风的发生率大约为15%。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中则有12.2%26.9%合并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如影随形。高血压:高血压本身会造成血管的病变、动脉的硬化,对肾脏损害以细小动脉尤其是入球小动脉最为明显,这就会造成尿酸排出减少,血尿酸水平升高。同时,尿酸可通过沉积于血管壁、损伤血管内膜致内皮功能受损,进一步导致血压的升高。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微摩尔/升,高血压风险就增加15%~23%。
预防和治疗
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方面,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年版)》,生活方式的调整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尤其重要。药物治疗方面,别嘌醇是未成年人高尿酸血症的常用药物,推荐剂量为6岁以下每天13次,每次50毫克;610岁每天1~3次,每次100毫克;其他治疗参见成年人。
对于预防,徐庆博建议,首先要少吃高嘌呤食物,同时坚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并定期体检,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做到及早干预、治疗。其中饮食方面,根据《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的肝、肾、心等内脏;而鸡蛋的蛋白、牛奶等嘌呤含量较低,可安心食用。虽然大豆嘌呤含量略高于瘦肉和鱼类,但植物性食物中的嘌呤人体利用率低,豆腐、豆干等豆制品在加工后嘌呤含量有所降低,可适量食用。维生素、植物化学物等营养成分可促进肾脏尿酸排泄,起到降低尿酸的作用,因此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同时要足量饮水,限制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