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聋哑人“听见”关怀之声 让“无碍”更有爱
让聋哑人“听见”关怀之声 让“无碍”更有爱
诉讼无声,司法有情。科尔沁区人民法院秉持着以人为本、公正司法的原则,在执法办案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特殊困难群体利益的保护,让这些特殊人群享受到比正常人更贴心的诉讼服务,向他们传递着司法的温度和人文关怀。近日,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城区法庭通过一场“无声”的调解,成功化解了一起涉聋哑人抚养费纠纷案件,以“如我在诉”的理念让公正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原告小任的父亲任某与母亲马某因感情不和,于2023年2月13日调解离婚,未约定抚养费。离婚后,小任随其父亲一同生活,随着物价上涨,小任上学及日常生活花费增多,父亲一己之力已不能满足小任日常生活所需,故小任诉至法院,要求母亲马某支付抚养费。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刘洋通过阅卷了解到本案双方当事人的特殊情况:原告小任的父亲任某与被告马某均系因残致贫的低保户,且被告马某为聋哑人。因小任无法提供被告马某的电话号码,加上被告马某为聋哑人无法进行线上沟通,为送达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办案人员通过联系被告近亲属,从侧面了解被告的现状及住址,向被告进行实地送达,通过被告家属手语沟通与被告进行交流,向其送达传票等诉讼材料。考虑到被告的特殊情况,承办法官邀请被告家属一同到法院参与庭前调解,通过手语帮忙安抚被告的紧张情绪,并协助沟通,充分保障被告表达自己真实意愿的权利。在承办法官、助理及双方代理律师的耐心释法及说理下,让无声的当事人“讲出”自己的心声,听取对方的意见,最终,这起特殊的抚养费纠纷案件以调解方式顺利结案。
为进一步增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间的沟通联系,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对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审判、调解工作的监督与指导,本案特别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监督,切身感受案件调解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依靠。一方面,父母有抚养、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不依法履行义务的,将承担法律责任;另一方面,父母是子女之源,父母的抚育和关爱,直接关系到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为引导父母充分关注未成年的成长需求,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引导父母双方关心、关爱未成年子女,承办法官向双方当事人发放《关爱未成年人提示手册》。《关爱未成年人提示手册》涵盖了预防、教育、应对等方面的保障未成年子女法律小贴士,旨在帮助家长和监护人更好地了解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确保孩子的合法权益。同时,《关爱未成年人提示手册》从探望、抚养、监护等多方面提示当事人,应当肩负起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保护的法定义务。
弱有所扶,情法相融。对待特殊群体涉诉的案件,在兼顾案件审判质量的同时,更要注重对特殊涉诉群体合法权益的保障,让当事人感受到人文关怀。下一步,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城区法庭将继续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不断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用司法温情切实保障特殊群体的诉讼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