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图书馆:一座综合性学术资源宝库
安徽大学图书馆:一座综合性学术资源宝库
安徽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28年,1958年在合肥重建,图书馆同期建立。图书馆由磬苑校区文典阁、龙河校区逸夫馆及蜀山校区借还书处、金寨路校区借还书处两个工作点组成,馆舍总面积约64045平方米。
馆藏资源
安徽大学图书馆藏书丰富,学科齐全,综合性强。全校各类纸质文献约380余万册(件)。目前,图书馆分编流通的中外文图书约234万册,合订本报刊约22万册。安徽大学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有古籍文献约11.30万册(含《中华再造善本》全套),包括《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续编》、《四库存目丛书》、《丛书集成》、《册府元龟》、《太平御览》、《中华大藏经》、《新修大正大藏经》等大型古籍丛书,14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在电子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图书馆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图书馆订购的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约140个(以子库数量计),中外文电子图书约172万余册,电子期刊约261万册,学位论文约733万册。其中大型数据库有:Elsevier SD电子期刊库、Wiley期刊库、Springer link、IEL、Web of Science、EBSCO、PQDT博硕论文库、ACS、APS、AIP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中国基本古籍库、国研网、CSSCI、CSCD、中文发现系统、中经网统计库、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等。自建特色库有徽学文献全文数据库、馆藏古籍电子书、安大学位论文库等。
服务设施与服务
图书馆设有阅览室、自修室、研讨间、创意创作空间、红色阅读空间、情报工程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等,提供图书借阅、文献检索、信息咨询、读者教育、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查收查引、课题查新、情报分析等多种服务。阅览室以开架借阅为主,阅览座位5400余席。
智慧化建设
图书馆注重智慧化、信息化建设,采用全新的智慧图书馆综合管理平台——超微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LSP),实现了纸本资源、电子资源、数字资源的一体化管理。该平台支持多种元数据规范(MARC、RDA、DC等),能够提供先进的统计决策分析,构建资源共享、资源发现、读者信息及服务系统,并支持学科建设,为馆内、馆际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支撑。馆内投放有人民日报阅报机、电子图书借阅机、朗读亭等,以多种形式和手段拓展图书馆服务空间。
组织架构与社会服务
图书馆设有综合行政部、资源建设部、流通阅览部、古籍特藏部、信息咨询部、技术服务部、图工委秘书处7个部门。作为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馆,安徽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所在馆,安徽省高校文献保障体系管理中心,安徽省教育厅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人文社会科学资源中心,安徽大学图书馆在做好本馆建设的同时,广泛开展以下工作:
- 组织、协调与指导全省各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
- 推进全省资源共建共享
- 推动全省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
- 编辑出版《大学图书情报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