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家人讲话特别容易不耐烦?试试这3个非暴力沟通心态
跟家人讲话特别容易不耐烦?试试这3个非暴力沟通心态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扰?在外面可以心平气和与他人说话,但是一回到家,却总是容易对家人不耐烦,甚至讲几句话就会起冲突,始终没办法与家人好好说话。无论你的角色是父母还是孩子,"好好说话"都是一门值得练习的学问。今天分享3个家庭中的非暴力沟通心态,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沟通习惯对关系没有益处,也许时候来练习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
我们的沟通习惯,往往源自于原生家庭
语言对人的影响不容小觑,当父母时常用暴力的语言跟孩子说话,孩子长大后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所爱的人,甚至不会觉得这样的态度有什么不对。一个人的沟通习惯,是长年以来受到各种人际关系影响的结果,尽管改变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但是提出"非暴力沟通"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Rosenberg)相信,每一个人天生都是友善温暖的,长大后之所以会说出伤人的话,是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好好说话。想要改变自己的沟通习惯,第一步就是知道这些习惯从何而来;觉察到问题之后,便可以透过以下3个心态,逐渐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
心态1. 试着把在外面平和的一面带回家
我们总在出了家门之后戴上面具,展示出自己美好的一面,却将不美好的一面留给了最亲密的家人。我们这样做,也许是因为知道无论如何家人都可以接受这些不美好的一面,但是在家里的时候可以放松舒适做自己,不代表要用恶劣的态度对待彼此,无论再亲密的家人,仍然会被我们不当的话语和行为所伤害。如果你在其他场合知道应该要好好说话、好好沟通,那么这个课题应该从家里开始练习,如果能与家人保持友好的相处模式,与外人自然也能维持健康的关。
心态2. 不急着说话也是一中沟通方式
教育将我们训练成解决问题的人,却忘了除了处理事情,抚慰人心更是沟通的关健。当家人愿意与你分享自己真实的感受,就算你不赞同对方的想法或行为,也先不要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是给予对方建议。这些回应方式的出发点或许很好,但有时候,换位思考去感受自己在类似处境下的心情是什么、甚至仅仅是重复对方说过的内容,比任何回应都更能安抚对方的情绪。如果能够先让对方觉得自己的感受被理解、被认同了,有时候对方是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
心态3. 永远别强迫任何人做任何事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心想:为什么关系中的双方都有问题,但是要改变的却是我,不是对方?波斯诗人Rumi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昨日的我聪明,所以我想改变世界。今日的我有智慧,所以我正在改变自己。"所有良好沟通的重要前提,就是别强迫他人做任何事。如果你想要着手改善一段关系,改变他人其实是非常困难的,然而你每一天都可以选择改变自己。有时候你会发现,当你试着调整自己的想法与行为,一段关系也会慢慢产生正向的变化!
非暴力沟通的4个步骤
文章的最后,与你分享卢森堡博士所提出的"非暴力沟通"的4个步骤。分别是:
- 观察:将事实不夹带个人评判地陈述出来。例如:"今天早上我们两个没有讲到话。"
- 感受:描述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例如:"你对待我的方式,让我感到很疏离。"
- 需要:厘清心中未被满足的需要。
- 请求:开口请对方满足自己的需要,也请对方提出他的需要。例如:"我最近很疲倦,我需要你让我多休息。"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过于情绪化、批判性的说话方式,却仍然可以在关系中提出自己的需求,找到双方能够舒服地和平相处的方式。
欢迎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正面临沟通困扰的朋友,也欢迎关注Vidamore的Instagram,学习如何在各种情境下好好说话、好好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