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节气游武威:雨水至 万物生
跟着节气游武威:雨水至 万物生
“雨水”这一名称来源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此时,降水量增加,空气湿度加大,为春耕生产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雨水节气还有一些有趣的民俗活动。例如,在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会进行“挑菜”活动,即采摘新鲜的野菜,以迎接春天的到来。
雨水三候
一候:獭祭鱼
在雨水节气的初始阶段,“獭祭鱼”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幅生动画面。这一现象不仅展示了动物世界的习性,也预示着万物复苏、生态循环的开始。
二候:鸿雁来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南方的大雁开始北归。在广阔的天空中,它们排成整齐的队形,振翅高飞。鸿雁北归,不仅是为了繁衍生息,更是对新生环境的一种向往。
三候:草木萌动
随着雨水的增多和气温的进一步升高,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逐渐充足,草木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苏醒、发芽,展现出勃勃生机,标志着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郁。
雨水习俗
- 回娘家(部分地区)
习俗内容: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探望父母,携带礼物(如“罐罐肉”、米酒等)表达孝心。
寓意:体现家庭和睦,感恩父母养育,也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 接寿(女婿送节礼)
习俗内容:女婿需给岳父母送节礼,常见礼品包括藤椅(象征长寿)、红绳缠绕的猪脚(驱邪)、酒(长长久久)等。
寓意: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体现孝道与亲情。
- 占稻色(预测收成)
习俗内容: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的收成。爆出的米花越多,象征收成越好。
科学背景:雨水节气湿度增加,糯谷爆裂的效果能间接反映空气湿度,与农耕气候相关。
- 拉保保(四川等地)
习俗内容:父母为孩子认“干爹干妈”(俗称“保保”),希望借助他人的福气护佑孩子健康成长。
形式:在雨水当天,父母带孩子到集市或庙会,若遇有缘人便上前“拉”对方认亲,赠送礼物以示结缘。
雨水养生
雨水时节湿气渐重,民间注重健脾祛湿,常食用:
- 蜂蜜:润燥养脾。
- 红枣:补气养血。
- 韭菜、荠菜:顺应春季生发之气。
- 罐罐肉(四川):炖煮猪脚和山珍,滋补身体。
跟着雨水游文庙
在雨水节气当天,西夏博物馆讲解员将带您云游武威文庙,透过镜头解密中华名匾及古代建筑艺术。这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邀您共赏丝路重镇的文脉传承,感受节气与历史的浪漫碰撞。锁定直播间,解锁"陇右学宫之冠"的神秘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