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恩怨——百年英法战争
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恩怨——百年英法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是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之一。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英法两国的命运,也对整个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述这场持续了116年的战争的来龙去脉。
英法作为两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强国,在它们两国的历史发展中充满了爱恨情仇……
百年战争,是指公元1337年至1453年期间,发生在金雀花王朝治下的英格兰王国和瓦卢瓦王朝治下的法兰西王国之间,两国为争夺法兰西统治权的战争。我们通常认为百年战争开始于1337年,但在此之前法兰西和英格兰两国早已积怨已久。产生的原因极其错综复杂,包含国家间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各种因素。
政治原因
法兰西国王腓力六世想要继续执行皇室的扩张政策并继续加强中央集权。此次集权行动的特别之处在于,腓力想把王权控制的地区扩展到阿奎丹地区,而这一地区却是爱德华(英国国王兼任阿基斯公爵)在法兰西的主要领地。爱德华作为阿基坦公爵和腓力六世治下的王侯,享有既持有公爵领地,又不受制于法王的独立地位。
腓力和爱德华都没考虑过向对方妥协,由于两人受中世纪骑士思想的影响,他们都有打伟大的一场骑士战争的想法。
公元1337年,法兰西国王腓力向爱德华公爵提出收回阿基坦领土的要求,从此触发持续一个多世纪的英法战争。对腓力的领土要求,爱德华断然拒绝,并对腓力展开咄咄逼人的攻势。
1340年,爱德华(
爱德华是法国卡佩王朝最后一代国王查理四世的外甥,由于在王位争夺战中失败,导致他对法国心生不满。1337年,爱德华三世正式自称为法国国王,而且此后直到1801年,每个英国国王也都自称是法国国王
)宣告与腓力的血缘关系,自己才是正牌的法兰西国王。在此后的400年里,只要是在公开的礼仪场合,英格兰王室都会反复重申爱德华的这项声明。
经济上的争夺
英格兰的经济命脉和皇家收入来源的正常运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羊毛贸易。中世纪后期,佛兰德斯是羊毛贸易中心。生产羊毛的英格兰人在这里购买羊毛,而大部分由这些羊毛制成的商品(呢绒)则取原道返回英格兰。由于羊毛原料出口商和毛呢制成品进口商都要向英王缴税,因此佛兰德斯的羊毛制品厂商和经销商顺理成章地都愿意支持英格兰利益。
然而,佛兰德斯地区的统治者——佛兰德斯伯爵却是一位法兰西王侯,佛兰德斯的贵族也认同自己为法王一脉,对法国有很强的认同感。对他们来说,法兰西贵族自然希望独享佛兰德斯的宝贵财富,同时也可以损害他们的老对手英格兰人的经济利益。
两国王室的矛盾
英格兰金雀花王朝早在12世纪便在法兰西拥有大量土地和财产。由于金雀花家族在法兰西拥有土地,他们据此自认为属于法王诸侯,但法王则并不信任他们的这些英格兰亲戚。相反,他们认为英格兰人的存在使他们无法获得英格兰人所占领的土地,进而无法进行领土扩张和有效地进行中央集权统治。
在欧洲中世纪后期,长子继承权意味着一切。
1314年被誉为美男子的法王腓力逝世,由此触发严重的继承人危机。根据王位继承规则,王位应由腓力的三个儿子继承,后来腓力的三个儿子也死了,没有留下任何男性子嗣。至此,也就是在1328年,建立于公元987年的法兰西卡佩王朝王室男性子嗣灭绝,这宣告着卡佩王朝的灭亡。
按理说,法王王冠应该落在腓力的外孙头上,因为其母是腓力的女儿伊莎贝拉,但不巧的是这位外孙正是英王爱德华三世。法兰西贵族一致反对将法王王冠授予英格兰国王,为此他们推举腓力的侄子、瓦卢瓦王朝的领袖为新法王。
公元1328年,腓力的侄子加冕,称腓力六世。爱德华三世很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结果,但也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历史原因
多年来法兰西一直为英格兰的北方邻居——苏格兰提供援助,导致苏格兰人始终不愿臣服于英格兰并经常越境偷袭,这使英格兰人很愤怒。
还为了争夺在法境内的富庶的佛兰德和阿基坦地区。这个地区与英格兰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1328年,法兰西占领该地,英王爱德华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该地出口。佛兰德尔地区为了保持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格兰国王,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兰西国王和佛兰德尔的最高领主,这英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深。
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兰西卡佩王朝绝嗣,支裔瓦卢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名义,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
战争爆发
1337年爱德华三世自称“法兰西国王”,腓力六世则宣布收回英格兰在法境内的全部领土,派兵占领耶讷,英法战争爆发。
第一阶段
(1337─1360)
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兰西,战争开始。主要爆发了斯鲁伊斯海战、克雷西会战、普瓦捷会战等。
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
……
1360年,法国战败,法兰西被迫签订极不平等的布勒丁尼和约,割让出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全部领土。此外,法王还需支付300万金币的补偿款,作为补偿,爱德华宣布放弃对法兰西王位的声索。
第二阶段
(1369-1380)
1364年,法兰西王子查理继位,称查理五世(1364~1380在位),为了夺回失地,开始整顿税制,紧张备战,改编军队,创立了一些新的军队等。
……
1380年,英国大败,英王害怕丢失全部土地,遂在1396年英法双方缔结二十年停战协定,仅保留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加莱五个海港,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分地区。
第三阶段
(1415—1424)
1415年─1429年之间,法兰西勃根第、阿曼雅克两派发生内讧,农民市民也起义反抗,英格兰乘机重启战争,与法国开战。
在这期间,法军大败,与英国签订《特鲁瓦条约》。
……
1428年10月,英军围攻通往法兰西南方的要塞奥尔良城,形势危急,法国面临亡国的威胁。法兰西人民组成抗英游击队,袭击敌人。因此,对法兰西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第四阶段
(1424—1453)
在此期间,法国为收复失地展开了一系列斗争,与英国爆发了奥尔良战役、库米尼战役、卡斯蒂永战役、巴约勒之战等,涌现出“圣女”——贞德等一大批民族英雄。
1453年7月17日,法军在卡斯蒂永战役中歼灭加斯科尼的英军主力;7月,在卡斯蒂永之战中再次打败英军;10月19日波尔多英军投降,法兰西夺回吉耶讷,法兰西收复加莱除外的全部领土。
1558年,法军攻陷加莱,英格兰失去在欧洲大陆最后一个城市,百年战争至此宣告全部结束。
法兰西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战争胜利使法兰西完成民族统一,增强了法国的民族凝聚力,为日后在欧洲大陆的扩张奠定了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兰西领地,但也促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以及英国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百年战争,不论对英格兰或法兰西人民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期,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大批百姓流离失所。
西方历史学家曾指出:“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园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