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脑子、缓解抑郁……打麻将的好处超出你想象
锻炼脑子、缓解抑郁……打麻将的好处超出你想象
春节期间,打麻将成为了全国人民最统一的娱乐方式之一。除了众所周知的娱乐功能,打麻将其实还有很多潜在的好处。本文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打麻将对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醒大家在享受这项娱乐活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打麻将的好处
1. 能够锻炼脑子
打麻将锻炼脑子,可不是典哥信口开河。宁波大学一项研究选取了7308名老年人,根据老年人打麻将或纸牌的频率分成3组:“经常打牌组”、“偶尔打牌组”和“从不打牌组”[1]。
结果发现:70岁以上经常或偶尔打牌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可能比从不打牌的老人更好。前者无论是注意力、计算能力、语言能力和相关专业量表评分结果,都比后者更好[1]。
大家想想平时打麻将的时候:脑子得快速运转思考出什么牌,还得同时察言观色、猜对手们手上是什么牌。脑子转得慢一点,可能都跟不上牌局上的风云变幻。
因此呢,麻将也开始被医生们关注到,有医生让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尝试每周打3次麻将,持续12周,结果发现他们的认知能力获得改善和提升[2]。
香港也有研究发现,打麻将的老人手眼协调能力更好[3]。这,或许就是靠着一把把的自摸锻炼出来的。
2. 让人开心,不那么抑郁
打麻将集合了“聚会+聊天+消遣”等多种娱乐功能,给无数孤独寂寞的人带来了许多平时很难获得的欢乐。
而愉悦的心境,对于健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麻将这项“国粹”,还默默地缓解着很多人的抑郁情绪。一项跨越全国、覆盖超一万人的研究显示:
对于城市的居民,参与打麻将等社会活动,有利于减轻他们的抑郁。而对于农村的居民,与朋友定期相聚的人也更少有抑郁[4]。
很多老人的子女在外工作,陪伴他们的时间很少,可能日常给到他们最多精神支持的,正是这群 “牌友”们。
打麻将需要注意的事项
虽然打麻将有很多潜在的好处,但也要注意规避打麻将可能带来的危害——
1. 忌久坐
春节期间,大家打麻将的常态大概是:吃完晚饭,然后就一直打到凌晨。
并且,这其中的很多人,可能一坐上牌桌,基本上就不下来了。
久坐,尤其是这样一次性地长期久坐,危害比大家想象的大得多。
第一个危害是腰酸腿疼屁股痛。
第二个危害则可能是致命的:久坐不动可能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5]。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能会发生脱落,进而导致血管堵塞,严重的还会造成肺栓塞[5]。
哪怕平时没有久坐的习惯,只是偶尔长时间坐着不动,腿部的血液流动受限,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如果是肥胖、怀孕等人群,风险会更高[5]。
缓解久坐的危害,很简单——
中间多休息:不要一圈接一圈地打到天昏地暗,中间可以多站起身来走走,喝喝水、上上厕所
可以约多几个人一起打:人多了聊天更开心。大家可以轮流上牌桌,中场休息的朋友可以上厕所、站一站;
控制时长:不要一打麻将就是从白天到黑夜再到黎明。过年的娱乐活动那么多,我们可以换着花样来:看春晚、赶集、逛花市等等,动静结合,开心和健康两不误。
2. 忌情绪激动
春节打麻将,切记不要“上头”,不要赌钱。要记住,打麻将是消遣,不要太较真、太激动。
尤其是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打牌要心平气和,别太激动。不然,脑卒中可能会比自摸到得更早。
无论是春节还是日常,打麻将都是一个不错的休闲娱乐方式。
但把握尺度很重要,过度沉迷麻将,不仅是伤身,还可能输掉自己的积蓄、前途和家庭。
最后,虽然春节要过去了,但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每次都能摸到自己想要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