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园林赏石之美,从读懂留园“冠云峰”开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园林赏石之美,从读懂留园“冠云峰”开始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04/19/43806054_1125322277.shtml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石头不仅是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园林艺术的灵魂所在。其中,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作为"江南四大奇石"之一,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园林赏石艺术的典范。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读"冠云峰"之美,带领读者领略太湖石"瘦、漏、皱、透"的独特魅力。


苏州园林主要以写意山水的艺术手法,石头是苏州园林造景中不可或缺的灵魂。


石头除了用来“叠山”外,还有一项重要的用途就是“立峰”。


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一书中指出:“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塑品,美人峰细看才像美人……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


所以,园林中的立峰,不就是一件精美绝伦的抽象雕塑艺术品吗?它们有着共同特点,其内涵、形象的多样性、多向性、朦胧性、不确定性……


而在古代文人眼中,这些太湖石象征的是“朵云”,用其营造出身处云海仙境,云浪涌动的意境。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太湖石立峰作为自然形成的雕塑艺术品来欣赏,从而诠释其“瘦、漏、皱、透”之美,倒也别有一番意境。

解读“冠云峰”之美

让我们延续文中的思路,去留园,试着解读一下被称为“江南四大奇石”之一的冠云峰。冠云峰位于留园东部,林泉耆硕之馆以北,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峰高5.7米,底高0.8米,总高为6.5米,重约5吨,其高大为江南园林中湖石之最。

从正立面来看,立峰呈S型曲线,故又有“东方维纳斯”之誉。该峰可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来解读,都独具特色,回味无穷。

上部:生命之光

冠云峰的上半部分,线条优美地向东弯曲,而在东部偏处有一个罕见的特大洞穴,前后通透。穿过这个洞穴,可以看到它后面椭圆形的天空。

当阳光透过孔洞照射,宛如一束道生命之光,使得这块石头焕发出生机勃勃的灵性。孔穴的西侧,棱角分明,在斜阳的照射下呈现出强烈地层次感,又形似老鹰嘴。孔洞上下布满斜向的褶皱,线条纹理密集排列,稍显错综复杂,但相交均匀。它们就像中国山水画中的“皴擦法”。

中部:神秘莫测

冠云峰的中间部分向西微微弯曲,离开了整个立峰的轴线和重心,犹如少女窈窕的身姿。与上部明朗空灵的美相比,中部呈现出一种神秘诡异的美感。

在它的西侧,有大片层叠的棱角和嵌空,而大多数孔穴看起来似通而非通。深邃幽暗的岩洞之间,布满了各种神秘莫测、变幻多端的沟壑,给人留下了难以言喻的印象。它的东侧相对平缓,虽然也有些起伏,就像画笔下的乱柴皴一样,这种纹理之美虽然线条不多,但却让这座立峰更加生动。

下部:重塑姿态

冠云峰的下半部分又大幅度地往东扭,使全石复归于重心的保持和体态的平衡,从而倍增了全石的姿态美。这块石头正面有一个大洞,洞内空旷而幽深,层次丰富,透出掩映之美。其上方还有几个小小的窝与大洞相呼应。下部的石面相对平坦,难得之处在于巧妙地隐藏了笼络,既能给人下方稳定的感觉,又有错综复杂的线条,避免了单调乏味。

红花总需绿叶配

清同治十二年(1873)盛康告老还乡购置留园,这位留园的第三位主人,把刘恕生前没机会买进家门的冠云峰又收到园中,并在冠云峰两侧添置了岫云峰和瑞云峰,组成了新的“留园三峰”。更重要的是,盛康为冠云峰建造了更著名的“冠云峰庭院”,有冠云楼、冠云台、冠云亭等一系列建筑,专门用来在不同角度欣赏冠云峰,从此冠云峰成了整个庭院的焦点,也成了整座留园的代表景点。

一切只为衬托冠云峰

苏州留园冠云峰屹立在冠云楼前,犹如抽象的雕塑。山石和屋宇互为对景,冠云楼的深色调门窗、屋顶便可衬托石峰的轮廓,色调深浅上的对比突出了冠云峰在光线下的变化与美感。从林泉耆硕之馆前平台望冠云峰,充分利用了视觉差,峰尖高耸于楼亭之上,形体瘦长,外轮廓凹凸有致,玲珑剔透,犹如变化莫测的白云,有一种升腾之感的动势。池水是织布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冠云峰倒影在浣云沼内,宛如美人照镜。水流曲折婉转,和假山一起构成了“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自然美景。而这个庭园所有的布置,都是为了衬托冠云峰,正应了这句老话:红花总需绿叶配。

冠云峰是众多园林中“立峰”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尝试解读它,以此探讨太湖石的欣赏方式,可能只是浅显的了解。最后,我们引用俞樾所作的《冠云峰赞》作为本文结尾:

太湖一勺,灵岩一拳。
冠云之峰,永镇林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