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神舟记忆》:神舟飞船三十年从“0”到“1”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神舟记忆》:神舟飞船三十年从“0”到“1”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VJE1TI0531TTYW.html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组织编著的作品《神舟记忆》(中国宇航出版社),记录了中国自行研制空间载人航天器“神舟飞船”从“0”到“1”的创新跨越历程,全书分为“中国特色飞天之路”“关键技术买不来”“全力以赴为载人”“集中力量办大事”“干出神舟人的精气神”“载人航天工程的启示”六个篇章,分别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宏伟蓝图绘制、航天五院飞船研制团队勠力攻关核心技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要素攻坚克难、神舟人的精气神与载人航天事业的启示等四大部分对神舟飞船三十年历程展开述说。作品以时间为经,以研制神舟飞船技术突破的重大节点为纬,经纬交织,生动翔实地描绘出一幅中国航天人接续奋斗、高擎神舟梦圆飞天的壮丽画卷。
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简称“航天五院”)集体献礼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30周年的纪实作品,《神舟记忆》可以说是集“老中青”三代航天五院人设计研制神舟飞船、托举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梦的探索与智慧结晶,彰显出航天五院人“不忘来时路”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为了纪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航天五院离退休中心牵头组织五院老同志和在职青年职工共同编写,神舟飞船首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为该书作序,20多位参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老专家、老同志提供图文史料。该书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将载人航天工程历史沿革、人物亲历故事、神舟飞船研制典型事件、神舟文化与载人航天工程启示等文献资料进行编著,使得作品内容兼具历史的真实厚重与文本的专业可读,留存下了一份“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宝贵精神财富。
《神舟记忆》中,编者开篇用了两个章节,讲述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萌芽。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对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探索,制定了第一个“载人航天”相关系列规划,并于20世纪70年代开展中国载人航天的首次工程(代号“714”工程)尝试,首艘载人飞船“曙光一号”上马。由于历史原因,“714”工程被按下暂停键,但早期的研究经验对以后的中国载人航天起了奠基性的作用。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形成了以飞船为我国载人航天起步的技术路线,为1992年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的立项奠定基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从孕育到诞生,峰回路转,值得后来人铭记,正如书中所言:“没有‘714’,没有‘863’,怎能有‘921’。”1992年9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同年11月10日,航天五院建立载人飞船系统两师系统,戚发轫 任首任总设计师,王国林任首任行政总指挥。神舟飞船正式从“0”开始 。
航天五院负责载人航天工程总体设计和总装的工作,从“0”开始,意味着研制飞船需要重新开始,更要重装上阵。书中用了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三个篇章,大篇幅详实记录了航天五院飞船研制团队集智攻关、勇于创新、协同研发、接续护航神舟飞船的典型发展历程。而神舟飞船也不负众望,不仅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且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水平。“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从《神舟记忆》中,读者可以看到航天五院“神舟”团队在接续奋斗中践行载人航天精神,取得了神舟飞船从无到有、创新突破的非凡成就,形成了以“‘祖国利益至上的政治文化,永攀科技高峰的创新文化,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的质量文化,同舟共济的团队文化’为核心的‘神舟文化’”,完成了三十载从“0”到“1”的历史性跨越。
整体而言,《神舟记忆》写出了神舟飞船三十年从“0”到“1”的艰难创新征途,通过对神舟飞船研制典型事件的记录,对“神舟文化”和载人航天工程启示的阐述,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了那份中国航天人接续奋斗、赓续传承航天精神的深情与热 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