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趋肤效应的通俗理解与集肤深度计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趋肤效应的通俗理解与集肤深度计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juejin.cn/post/7349382887571881984

趋肤效应是交流电在导体中传输时的一种物理现象,表现为电流集中在导体表面附近流动。这种现象对电路设计,尤其是高频电路设计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从趋肤效应的原理出发,介绍集肤深度的计算方法,并探讨如何抑制趋肤效应的影响。

一、趋肤效应

导线内部和导线外部的磁力线圈都能影响自感。为了区分它们,我们把自感分为内部自感和外部自感。内部磁力线圈是穿过导线金属并受金属影响的那部分。圆导线的外部磁力线圈并不穿过导线,也不会随频率而变化。但是,由于导线内部的电流分布随频率而变化,所以导线内部的磁力线圈也将发生变化。

当导线中流过单位安培电流时,与电流分布在外表面相比,电流集中在导线中心时有更多的磁力线和更大的自感。根据XL = 2πfL,其中,XL电感阻抗(单位Ω),f频率(单位Hz),L自感(单位H)。故自感越大,其电感阻抗越大。

现在,转向交流。这时的电流是正弦波,任何频率分量都是沿最低的阻抗路径传播。电感最大的电流路径,其阻抗也最大;随着频率的升高,高电感路径的阻抗会变得更大。频率越高,电流越倾向于选择电感较低的路径,即趋向于导线外表面的路径。

一般而言,频率越高,电流越趋向于在导线的外表面上流动。在某一给定频率,从导线内部到外部表面有特定的电流分布。这取决于电阻性阻抗与感性阻抗的相对大小。电流密度越集中,电阻性阻抗上的压降就越高。但是频率越高,内部路径和外部路径感性阻抗的差别就越大。这样的权衡意味着电流分布随频率而变化,且在高频时,全部电流会趋向于导线表面的那一薄层。

二、集肤深度计算

对于实际导线中的电流分布,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几何结构有很好的近似,圆柱体是其中之一。对于每个频率点,从导线表面到导线中心,电流分布以指数下降,如下图所示。

在这种几何结构中,可以把电流层近似成有固定厚度δ的均匀分布,并称该等效厚度为集肤深度,它取决于频率、金属的电导率和导磁率,即

其中,δ集肤深度(单位m),σ金属的电导率(单位S/m,即Siemens/m),μ0自由空间的导磁率{4π*10^(-7)H/m},μr导线的相对导磁率,f正弦波频率(单位Hz)。

铜的电导率为σ = 5.6*10^7S/m,相对导磁率μr = 1,它的集肤深度近似为:

其中,δ集肤深度(单位μm),f正弦波频率(单位MHz)。在1MHz时,铜的集肤深度为66μm。

对于1盎司铜线,当电流正弦波频率高于10MHz时,电流分布取决于集肤深度而不是横截面的结构。当低于10MHz时电流是均分布的,且与频率无关。当集肤深度小于横截面几何厚度时,电流分布、电阻和回路电感开始与频率有关。

集肤深度受限制时铜线中的电流分布
当电路板上的铜线为1盎司或者几何厚度为34μm时,若频率≥10MHz,则导线中的电流不再占用线条的整个横截面,趋肤效应在电流分布中起主导作用。

三、趋肤效应抑制

1、选择合适的导体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镀银或镀金),可以降低导体表面电阻,减少信号损耗。

2、多股细线导体可以有效减缓趋肤效应的影响,增加有效传输区域。

3、通过优化电路的封装和布局方式,减小信号路径长度和电流环路面积,可以降低趋肤效应的影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