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龟:中国特有淡水龟的生存现状与保护
鹰嘴龟:中国特有淡水龟的生存现状与保护
鹰嘴龟,学名平胸龟,是一种独特的淡水龟类,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上、下颚钩曲,呈强喙状,因此得名。成年龟背甲长12~18厘米,长椭圆形,背甲颜色多样,与产地、环境、水质密切相关。鹰嘴龟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一定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目前野外数量已极为罕见。
基本特征
平胸龟(学名: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属于龟鳖目、平胸龟科、平胸龟属。除了鹰嘴龟这一别称外,它还被称为大头平胸龟或鹰龟。成年龟背甲长12~18厘米,呈长椭圆形。其龟壳扁平,头部较大且尾部长,无法完全缩入壳内。背甲颜色多样,包括棕黄、褐色、黑色和墨绿色等,这些颜色与龟的产地、生活环境和水质密切相关。尾部几乎与体长相等,趾间有半蹼,既有利于陆地爬行,也便于水中游泳。
生活习性与分布
平胸龟是一种水陆两栖生物,偏好生活在布满巨砾和碎石的湍急山涧中。它们以螺、蚬、贝、虾、鱼、蟹、蛙、昆虫和蜗牛为主要食物来源,饥饿时也会食用树叶和草根。性成熟通常需要四年左右,产卵季节为4月至10月。在中国南方以及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和缅甸等地均有分布,但由于过度捕猎和栖息地破坏,野外已极为罕见。
形态特征
平胸龟的体形中等,背腹极扁平。背甲长80.5~174.0毫米,边缘无细齿。背甲呈长卵圆形,前缘中部微凹,后缘圆且微缺。中央有嵴棱,前后稍隆起。颈盾宽短,略呈倒梯形;椎盾5枚,均宽大于长,第五枚最宽;肋盾4对,一般亦宽大于长,有的第一、四枚肋盾宽与长相等。缘盾12对,两侧者小,自第八、九对起向后逐渐加宽。
腹甲小于背甲,长67~113毫米,近长方形。前缘平截,后缘凹入。具3~4枚下缘盾。腹甲盾缝以肛盾缝最长,喉盾缝最短。盾缝长的顺序依次为:肛盾缝≥肱盾缝>胸盾缝或股盾缝>腹盾缝≥喉盾缝。背腹甲以韧带相连。各盾片中心均有疣轮,并有与疣轮平行的同心纹以及由疣轮向四周放射的线纹。
四肢强健,被覆瓦状排列的鳞片。前缘大鳞排列成行。前肢5爪,后肢4爪。指、趾间具蹼。尾长,几乎与背甲等长,其上覆以环状排列的矩短形鳞片。尾基部为7枚一环,4枚位于腹面,1枚位于背面,侧面各1枚;中部为5枚成一环,背侧部各1枚,腹面2枚;末端为3枚成一环,背一枚,腹2枚;尾梢为1枚鳞片。尾背鳞片大,从基部至尾梢一纵行约30枚。颏与喉部具扁平圆疣,股后及尾基两侧有长圆锥形棘突,雄性更甚。
头、背甲、四肢及尾背均为棕红色、棕橄榄色或橄榄色。头背有深棕色细线纹,头侧眼后及颚缘有棕黑色纵纹。背甲有虫蚀纹及浅黄色细点。每一盾片上的放射纹为黑褐色,盾缘色较深。腹甲及缘盾腹面为黄橄榄色,有的缀有黄点。四肢前缘的成排大鳞上,有黄色斑点或桔黄色斑点。雄性头侧、咽、颏及四肢均缀有桔红色斑点。
幼体头相对较小,盾片上的疣轮及辐射纹清晰。缘盾宽,在第八枚缘盾以后,背甲后缘呈锯齿状。与成体相反,幼体椎盾宽或微宽于肋盾,背甲灰绿、棕或红棕色。间杂细碎黑斑。头腹桔红色。Fu7稚龟标本背甲长30.1毫米,宽24.9毫米,腹甲长16.0毫米,甲高16.0毫米,头宽9.3毫米。在腹盾缝后段尚留有“脐孔”。稚龟体卵圆形,甲高,脊棱宽而高,侧棱明显,呈弧形。椎盾5枚,宽大,均宽于肋盾。第一枚最长,五边形,余均为六边形;肋盾4对;缘盾12对;颈盾小。腹甲稍短,前缘微突,后缘有缺刻;腹部各盾缝中以腹盾缝最长。各盾缝的长依次为:腹盾缝>胸盾缝>股盾缝>喉盾缝>肛盾缝>肱盾缝。头大、吻突出于上颚,上颚突出于下颚,微钩曲。眼大。尾长。指5爪,趾4爪。棱与缘盾乳黄色,背甲其他部分棕橄榄色,头背及四肢背面为棕黄色。腹甲黄白色,有棕黄色斑。
饲养方法
环境选择与建造
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最好是天然的地表水)、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龟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室外可设凉棚,在凉棚下建龟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为龟提供良好的生活场所。一般采取精养,或半粗放养殖,建池时应注意规范化,尽可能符合龟的生活习性,应有水、沙地、石穴、食台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并且又便于饲养管理。龟池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设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面积一般以成年龟4~10 m2、幼龟3~4 m2为宜;池高0.8 m,池上应设网盖,以防止其攀爬潜逃和敌害生物的侵袭;池内水深0.1~0.4 m,进水管安装在池靠近网盖的下方;池内水陆面积比为:2~3,并设有栖息的沙地、石穴,需部分遮光,每池以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龟为好。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宜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龟。
种龟的选择与喂养
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龟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产过1~2次的龟留作种龟用。种龟以土蚯蚓、小鱼、虾、螺类、螃蟹、蝇咀、黄粉虫等动物性饲料为主,5~10月,保证饲料供应,投喂量约为龟体重的5%~10%,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体情况,酌情增减;冬眠前强化喂食。投料时间一般在早上和傍晚5点左右,每天二次,定点定质投饲。
繁殖与孵化
种龟的放养密度为4只/m2,雌雄比例为3:1。种龟配种产卵期间,应避免其受惊扰或强光照射,人为制造一个光线暗淡、幽静、水质清新、有沙地等适宜配种产卵的环境。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巡池1次,产出的卵应在半天之后收取,并轻轻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孵化箱中进行卵化,转移过程中卵的上下位置不能颠倒。孵化过程中除防止天敌侵害外,还应严格掌握生态条件,鹰嘴龟孵化对沙的粗细要求较高,沙子粒径1mm左右为好;沙子必须进行常规的清洗及消毒,沙层湿度为8%~9%,以握沙成团,放手即散为准。孵化时须将受精卵有白色圆圈一端朝上,即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并用小指往沙子里挖一较小的凹窝,再将受精卵放在其上面,使卵和底部沙子之间形成一个小小的“人工气室”,有利于氧气的供应和调节,保证有较高的孵化出壳率。再在上面盖上一层薄薄的沙子。孵化室内的湿度为80%,孵化温度控制在30℃左右为的水。
培养密度
平胸龟的培养采用分级饲养,按龟的个体大小的分级、组合进行饲养,放养密度一般为:规格在50g以下100只/m2;50~100g为50只/m2;200g左右20只/m2;300~400g为10只/m2;500g左右为5只/m2。分级放养入池前应现在5ppm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浴30 min,一般成活率可达93%。
价值及其他
鹰嘴龟肉味鲜美,是我国南方著名的食用龟,甲可作龟板入药。并可用于培养绿毛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