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规范与标准】中药敷贴技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规范与标准】中药敷贴技术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61202185_120231567

贴敷治疗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疮面部位、颜色局部辨证,分为阴证、阳证、半阴半阳证,选择不同的贴敷剂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患处局部常规消毒,将所选药物调配不同基质,制成膏药或油膏制剂贴敷于患处或皮肤特定部位。因其富有黏性,能固定患部,使患部减少活动,并保护溃疡疮面,可以避免外来刺激和细菌感染,还可以对肿疡起到消肿定痛,对溃疡起到提脓祛腐、生肌收口的作用。

贴敷治疗按疮疡面积分为特大、大、中、小4种,疮疡面积大于15厘米×15厘米为特大,疮疡面积大于10厘米×10厘米,但小于或等于15厘米×15厘米为大,疮疡面积大于5厘米×5厘米但小于或等于10厘米×10厘米为中,疮疡面积小于或等于5厘米×5厘米为小。

公立医疗机构价格标准

国家项目代码:004100000010000
项目编码:410000001
项目内涵:含药物调配
计价单位:每个创面
三甲医院:12元
三乙医院:11元
二甲医院:10元
二乙医院:8元
二乙以下医院:8元

适应证

凡一切外科疾病初起、脓成、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

禁忌证

皮肤过敏或溃疡脓水过多的患者,易引起湿疮,不宜应用。

技术操作标准

器械和药品准备

膏药、油膏制剂、纸或布、竹签或压舌板等。

详细操作步骤

按配方用若干药物制成的膏药、油膏制剂,再用压舌板将膏药或油膏摊在纸或布上,疮面局部消毒,然后敷贴患处。膏药使用前应加温软化,趁热敷贴患部,使患部得到较长时间的热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抗病能力。由于方剂的组成不同,运用的药物有温、凉之异,所以在应用时就有各种不同的适应证。若创面红肿扩散应采用箍围贴敷。

常用膏药配方

  1. 加味太乙膏(出自《外科正宗》)
  • 组方:玄参、白芷、归身、肉桂、赤芍、大黄、生地、木鳖子各60克,阿魏9克,轻粉12克,柳槐枝100段,血余炭30克,铅丹1200克(别名东丹),乳香15克,没药9克,麻油2500克。除铅丹外将余药入油煎,熬至药枯,滤去渣滓,再加入铅丹(一般每500克油加铅丹195克),充分搅匀成膏。

  • 功用:消肿清火、解毒生肌。适用于一切疮疡已溃或未溃者。

  • 用法:隔火炖烊,摊于纸上,随疮口大小敷贴患处。

  1. 阳和解凝膏(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
  • 组方:鲜牛蒡子根、叶、梗1500克,鲜白凤仙梗120克,川芎120克,川附子、桂枝、大黄、当归、川乌、肉桂、草乌、地龙、僵蚕、赤芍、白芷、白兹、白及、乳香、没药各60克,续断、防风、荆芥、五灵脂、木香、香橼、陈皮各30克,苏合油120克,麝香30克,菜油5000克。第1日将鲜白凤鲜梗熬枯去渣,次日除乳香、没药、麝香、苏合油外,余药俱入锅煎枯,去渣滤净,秤准重量,每油500克加铅丹(烘透)210克,熬至滴水成珠、不黏指为度,撤下锅来,将乳、没、麝、苏合油入膏搅和,半个月后可用。

  • 功用: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用于一切疮疡阴证(如贴于背脊上第3脊骨处,可治疟疾)。

  • 用法:摊贴患处。

  1. 千捶膏(经验方)
  • 组方:蓖麻子肉150克,嫩松香粉300克(在冬令制后研末),轻粉30克(水飞),铅丹60克,银朱60克,茶油48克(冬天需改为75克),最好在大伏天配制。先将蓖麻子肉入石臼中捣烂,再缓入松香末,俟打匀后,再缓入轻粉、铅丹、银朱,最后加入茶油,捣数千捶成膏。

  • 功用:消肿止痛、提脓祛腐。用于一切阳证,如痈、有头疽、疖、疗等。

  • 用法:隔水炖烊,摊于纸上,盖贴患处。

  1. 咬头膏(经验方)
  • 组方:铜绿、松香、乳香、没药、生木鳖、蓖麻子(去尖)、杏仁各3克,巴豆6克,白砒0.3克,捣成膏,为丸如绿豆大。

  • 功用:有腐蚀之功。用于疮疡已成脓而不能自破者。

  • 用法:每日用1粒,放于膏药上,贴于疮疡中心。

  1. 玉露膏油膏
  • 组方:芙蓉叶不拘多少,去梗茎,研成极细末,加入4倍凡士林,调匀成膏(每300克,油膏中可加医用石炭酸10滴)。

  • 功用:凉血、清热、退肿。用于一切阳证。

  • 用法:调敷患处。

  1. 冲和膏
  • 组方:紫荆皮150克(炒),独活90克,赤芍60克,白芷30克,石菖蒲45克,研成细末。

  • 功用:疏风、活血、定痛、消肿、祛寒、软坚。用于疮疡半阴半阳证。

  • 用法:葱汁、陈酒调敷。

  1. 回阳玉龙油膏
  • 组方:草乌(炒)、干姜(煨)各90克,赤芍(炒)、白芷、天南星(煨)各30克,肉桂15克,研成细末。

  • 功用:温经活血、散寒化痰。用于一切阴证疮疡。

  • 用法:热酒调敷,亦可掺于膏药内贴之。

  1. 生肌玉红膏
  • 组方:当归60克,白芷15克,白蜡60克,轻粉12克,甘草36克,紫草6克,血竭12克,麻油500克。先将当归、白芷、紫草、甘草4味入油内浸3日,大勺内熬微枯,细细滤清,复入勺内煎滚,入血竭化尽,次入白蜡,微火化开。用茶盅4个,预放水中,将膏分作4处,倾入盅内,候片刻,下研细轻粉,每盅投3克,搅匀。

  • 功用:活血祛腐、解毒镇痛、润肤生肌。用于一切疮疡溃烂脓腐不脱、疼痛不止、新肌难生者。

  • 用法:将膏匀涂纱布上,敷贴患处,并依溃疡局部情况,可掺提脓祛腐药于膏上同用,效果更佳。

  1. 红油膏
  • 组方:凡士林300克,九一丹30克,铅丹4.5克。先将凡士林烊化,然后徐徐将两丹调入,和匀成膏。

  • 功用:防腐生肌。用于溃疡不敛。

  • 用法:将药膏匀涂纱布上,敷贴患处。

  1. 生肌白玉膏
  • 组方:尿浸石膏90%,制炉甘石10%。石膏必须尿浸半年(或用熟石膏),洗净,再漂净2个月,然后煅熟研粉,再加入制炉甘石粉和匀,以麻油少许调成药膏,再加入黄凡士林(配制此膏时用药粉约3/10,油类约7/10)。

  • 功用:润肤、生肌、收敛。用于溃疡腐肉已尽、疮口不敛者,以及乳头皲裂、肛裂等病。

  • 用法:将膏少许匀涂纱布上,敷贴患处,并可掺其他生肌药粉于药膏上同用,效果更佳。

  1. 消痔膏
  • 组方:煅田螺30克,煅咸橄榄核30克,冰片1.5克,共研细末,和匀。用4倍凡士林调匀成膏。

  • 功用:消痔退肿止痛。适用于内痔、赘皮外痔、血栓痔等出血、水肿、疼痛之症。

  • 用法:将膏调敷痔上。

治疗时间及疗程

薄型的膏药或油膏,多适用于溃疡,宜于勤换;厚型的膏药或油膏,多适用于肿疡,宜于少换,一般5~7日调换1次。具体治疗时间需依据病情做适当调整,以病情好转或转入另一阶段为疗程结束。

关键技术环节

应根据患者情况辨证选用膏药或油膏,在贴敷及换药时要动作轻柔。肿疡病,摊贴宜厚;溃疡病,摊贴宜薄。

注意事项

凡疮疡使用膏药或油膏,有时可能引起皮肤焮红,或起丘疹,或发生水疱,瘙痒异常,甚则溃烂等现象,这是因为皮肤过敏,形成膏药风(接触性皮炎);或溃疡脓水过多,由于膏药或油膏不能吸收脓水,淹及疮口,浸淫皮肤,而引起湿疮。凡见此等情况,可以改用其他药物。

此外,膏药或油膏不可去之过早,否则疮面不慎受伤,再次感染,复致溃腐,或使疮面形成红色瘢痕,不易消退,有损美观。

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偶有患者有皮肤过敏及湿疮等,停止贴敷,或改用他药、他法。

部分内容来源:《全国医疗服务价格—中医项目技术操作指南》《四川省省管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编汇(2023版)》

郑重申明:本文所列操作规范仅作为四川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会各会员同仁临床参考借鉴,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文中的治疗方案。同时,郑重提醒非医生读者们,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不得随意模仿操作,以免贻误病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