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之轻功的练法
中国武术之轻功的练法
轻功是中国武术中一种独特的技艺,它要求练习者具备超乎常人的身体控制能力和爆发力。本文将详细介绍轻功的练法,从基础训练到高级技巧,展现这一传统武术技艺的魅力。
轻功比较难练,轻功的练习条件要求很高,而且,如果方法不对会有害身体,故轻功练成者极少。练轻功的年龄一般在10岁左右开始为最佳,因为这个时期,人的筋骨正在发育,尚未定型,可塑性较大。
轻功和硬功不同,它的每种功夫间都有密切联系,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不同的阶段都有相应的武功。当练到最高阶段时,轻功的全部功夫也已具备了。轻功的基础是轻身术,据说,最高阶段可达飞檐走璧的程度。它的每一个阶段练习都要花几年的时间,可想而知,要想练成全部轻功,所需的时间当然也更长。
轻功的练习危险性大。在练一些基本功时,危险性还不太突出,但练穿帘功、壁虎游墙、飞檐走壁就容易出事故。稍不留意就会造成伤残,因此务必慎重。
练轻功十分艰苦。过去有轻功的人一般不愿在大众面前显身手,即被人知也是对其练法讳莫如深,不肯轻易传人。而练者常知难而退,不愿冒风险,因此现在会轻功的很少。但是,只要有人指导,轻功也许不是神话,也有可能练成。
轻功的练习首先要练脚掌的功夫。在练习中脚跟不能着地,只能以前脚掌着地,这也是练轻功的基本要求,目的是练习小腿的肌肉。
常见的锻炼方法是,以脚前掌支撑立于两块砖头之上,两脚跟须凌空。以脚前掌用力向上纵起,落下时以脚趾着砖面,然后再以脚前掌用力跳起,以脚趾触砖落下,如此循环练习,也可以在做上述练习时身负重物。
脚掌功夫练成后,才可练行走功。先跑平地,再跑山路。每天早晚两次,不可停息,每次行走十公里。最后练跑崎岖的山径,行走的速度越走越快。
之后要练步子的轻盈稳固,可用跑桩与跑砖法练习。所谓跑桩是空地上跑桩,空地上每隔一步竖一木桩,共一百根。高三尺、粗五寸。练者从一头跑向另一头,然后折身回跑。行走的速度要越来越快,并逐步将桩端削尖,直到桩端径粗两寸为止。此后可自行练习梅花桩和跑砖(梅花桩已有专文介绍)。跑砖是将标准青砖竖起横放,按一步一块的距离排列二百块。练者从一跑向另一端,要求脚踏青砖而砖不倒。如此不懈练习,直到在砖上行走而砖仍纹丝不动,即可将砖竖直立放而练,练至如履平地而砖不晃动时为止。此时,脚上已经有了相当的功夫了。
在练行走术的过程中,身上都绑有特制的铅板,分量由轻而重。行走功练成后,可练跳跃功,此种跳法是垂手直膝而跳落地时以脚前掌着地。练此功时可以在膝关节后绑一木板不让膝盖弯曲。当练到直膝能上跳一尺时,便可练超距功了。练者在地上自行挖一尺半深坑,再直膝并足上跳,以后再跳再挖,直至坑深一丈为止。在练时身上也须带特制的铅板,再跳一段时间坑加深一次,铅增加几两。当能直膝跳出丈把深的坑时,脚腿的弹力已极大了,一旦弃去错板,就能行走如飞。
弹跳功练成后,便由练腿改为练全身功夫。此时仍在原来的坑中练习,只是要在坑沿上遍微黄豆,要求双足跳上时脚尖落地而身不摇晃,因此落地时要极轻。此时可弃身上所负之铅板(约3公斤重)而穿铁珠衣。所谓铁珠衣是用粗布制成的特殊的背心,背心上有隆起布条,里面可塞铁珠或铁砂。初时背心重10公斤,以后渐增至20公斤。身穿铁珠衣后可练屈膝上跳。待足落黄豆上身不摇晃,而黄豆也不溅起时可扫去黄豆,换撒上松软的黄沙。要求落地时黄沙上的脚印越浅越好。此后,可练轻身功,即走七石大缸。如此练成后据说可踏雪无痕,有轻身飞行之能。如有此功,可在此基础上,即可着手练更上乘的轻功。
练轻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身上要带特制的铅。因为人体如果一直在超过自身体重的情况下锻炼,一旦弃去额外重负,恢复自身体重,自然身轻如燕。练功者身上带铅后,不可轻易将铅取下,无论是练功时或日常生活都要带着,这样才能使身体各部分逐渐适应。铅是有毒之物,易伤人血,因此可将所带之铅预先处理。古老的处理方法是将铅烧红,浸入猪血(或豆腐)之中,三天后取出再烧再浸。如此七烧七浸之后,埋于土中四十九天,即可取出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