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成诗,步步生花
雨落成诗,步步生花
中华有节,风雅古今。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万物皆可入诗。古人的浪漫,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花,作为大自然的精华,是历代文人的最爱。爱美、追求美的古人,将二十四种花赋予新的使命。请你每个节气给我3分钟的时间,让我们的文字和镜头带您云赏盛放在苏州的那些花儿。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2025年2月18日18时06分,我们迎来了雨水节气。“东风解冻,散而为雨”,寒冬渐行渐远,暖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南方,“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春雨轻柔洒落,催开了漫山遍野的花朵,一簇簇、一丛丛,肆意绽放,尽显蓬勃生机。此时的降雨多是细密如针的小雨,或是如牛毛般的毛毛细雨,飘飘洒洒,落在河流湖泊之上,泛起点点微波。在水汽氤氲间,山河仿若被大自然精心擦拭,变得愈发朗润,天地也显得更加澄澈明净。这般如丝如缕、如烟似雾的春雨,历来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在他们的笔下熠熠生辉。杜甫曾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勒出一幅灵动的春日水景图;秦观则写下“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将春雨初歇后的清新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千百年后的朱自清,也以细腻笔触形容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生动地展现出春雨的独特韵味。
二月的微风,如同传递喜讯的使者,带来了春的消息,原来温柔的春天就藏在这雨水之中。雨水三候的变化,更是这个节气的一大亮点。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每一候都像是春天奏响的独特乐章,声声诉说着春的脚步正在逐渐靠近。与此同时,花信也如期而至,油菜花金黄灿烂、杏花沾雨含情、李花肆意怒放,每一候都象征着春天的盛大开幕,一路朝着春天的方向,优雅前行,步步皆能踏出烂漫繁花。
雨水时节的花信,“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一候:菜花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雨水时节,江南大地已然开启了万花争艳的模式,除了早早绽放的梅花,那成片盛开的油菜花,更是春日里一道不容错过的独特景致。金黄的油菜花田,在日光的映照下愈发明艳动人,东风轻轻拂过,田野间瞬间焕发出无限生机。花儿盛放,蝴蝶忙碌穿梭其中,人们在田间欢笑玩闹,这热闹的场景,彻底驱散了严冬的寒冷,满心欢喜地迎接春日的温暖。
油菜花在我国分布广泛,从南到北,从1月到8月,不同地区都能欣赏到它的绚烂身姿。油菜,又名芸薹、寒菜、薹菜等,它的花期随着地域从南至北依次展开,宛如一位传递春讯的使者,将春天到来的消息,一路播撒在广袤的大地上。
“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油菜花的花期虽不算漫长,但它紧紧追随春天的脚步,毫无保留地尽情绽放,率先为大地铺上一层金黄的绒毯。
张问陶在《菜花》中写道:“鸭头新绿拥鹅黄,碎影毰毸野岸长。花透土膏留正色,根函风露吐真香。如从佛地收金粟,闲替农夫补艳阳。因到残春开更久,不知桃李为谁忙!”单看一朵油菜花,它是如此的细小、毫不起眼,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然而,它们汇聚在一起,却展现出一种纯净淳朴、生机勃勃的力量。它们奋进向上,虽姿态卑微,却从不孤独;它们傲雪迎春,执着坚韧,拥有自己独特的芬芳,却不妖冶张扬。它们以最平实、最狂野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活力与春天的希望 。
苏州赏油菜花地:
莲花岛、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同里北联村、三山岛、周庄香村祁庄、西山植里古村
二候:杏花
(本part图片来自于网络)
“杏花春雨江南”,元朝诗人虞集在《风入松》中的这一句,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人们对江南烟雨朦胧之美的无限遐想,成为描绘江南春雨的千古名句。
三四月的春天,已不见倒春寒的凛冽,却也还未迎来夏日的炽热,春雨中仍夹杂着丝丝凉意。古往今来,杏花凭借其独特的风姿,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竞相赋诗吟诵。宋代诗人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写道:“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声声清脆的卖杏花声,仿佛是春天的号角,预示着春回大地,正如“午梦醒来,小窗人静,春在卖花声里”所描绘的那般,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与春的希望。
或许是连绵的阴雨,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思,杏花在很多诗词中,都与春雨一样,承载着无尽的愁绪。“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这些诗句中,既有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之愁,也有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之愁,更有与亲友分别的哀怨之愁。
杏花虽没有桃花那般娇艳妩媚,仿若美人的面庞,也不似傲雪寒梅,有着铮铮铁骨,但它与烟雨江南相互映衬,共同构筑起了独属于自己的美学意境。这种意境,在追求雅致的宋朝,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如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所言:“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杏花的独特形象,也将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延续,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与诗篇之中。
红梅凋零,春色正浓时,杏花如期盛开,仿佛在轻声提醒人们,年节已过,农耕时节即将开始。杏花宛如一场盛大晚会的序曲,宣告着春天的到来,而当春天真正热闹起来时,它却悄然退场,好似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苏州赏杏花地:留园、狮子林
三候:李花
(本part图片来自于网络)
李花在雨水的第三候悄然绽放。“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李花,是一种低调却又极具魅力的花。或许是因为它那迷人的淡红,又或许是因为它洁白如雪的花瓣,在残雪将融未融、春雨时落时停的节气里,它以一种超凡脱俗的姿态,迎接明媚春光。
一场春雨过后,李花满树绽放,洁白无瑕。它不争奇斗艳,却有着独特的风骨,不追求风华绝代,只以自己的方式,从容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世界。
李花素雅清新,花朵虽小,却开得极为繁茂。相传李白七岁时还未取名,因吟出“李花怒放一树白”的诗句,父亲听闻后拍手称赞,灵机一动,觉得这句诗开头一字正是自家姓氏,而末尾的“白”字用得精妙绝伦,于是便为儿子取名李白。
李花虽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美誉,但与色彩艳丽的桃花相比,它花色洁白、花朵繁茂、气质素雅,代表了一种别样的美。韩愈在《李花二首》之一中写道:“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翦刻作此连天花。”杨万里也曾说:“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精准地道出了李花的独特韵味。
尽管时光已悄然流逝了一千多年,但“李花怒放一树白”的壮美景色,以及诗人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的卓越风骨,依然令今人深深感叹,为之倾倒。
苏州赏李花地:
西山岛、太湖大道、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宅居了一整个寒冬,即便是心如止水的和尚,也难以抵挡春雨的诱惑。宋代诗僧志南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明代诗僧宗泐(lè)道:“前村后村雨歇,舍南舍北水生。”清代诗僧元璟云:“桃花如雨草如烟,第六桥边剧可怜。”近代诗僧苏曼殊叹:“轻风细雨红泥寺,不见僧归见燕归”……连方外之人都忍不住走出寺院,去拥抱这美好的春雨,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相约一同,共赴一场春雨之约,感受春天的温柔与美好,如何?
— FIN —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