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阀割据,张作霖惨死家前,谁是罪魁祸首?
东北军阀割据,张作霖惨死家前,谁是罪魁祸首?
张作霖被杀案是民国时期最扑朔迷离的案件之一,至今仍常引起人们的讨论。作为东北军阀的代表人物,张作霖的死因究竟如何?他究竟是“卖国贼”还是“爱国英雄”?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被称为“东北王”的张作霖在当时地方军阀的鼎盛时期看可以说是一个“大红人”,可能正是人红是非多,张作霖在1928年6月被谋杀了,张作霖被炸弹炸成重伤,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这起事件也被称为“皇姑屯事件”。
起因
整件事的起因是这样的。1928年4月5日蒋介石当时正在徐州誓师,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准备进行第二次北伐。4月30 日国民军向着济南进攻,张宗昌打了一会儿实在顶不住,带着剩下的士兵往北方跑了。到了五月底,张作霖感觉大局已定,蒋介石的军队势如破竹、长驱直下,张作霖则宣布退回东北。这时日本人也盯上了张作霖,在张作霖面临内外交困的状况,威胁他答应日本人提出的“满蒙悬案”。其实日本人是看上了东北这片地方,才准备从张作霖身上入手。“满洲悬案”的大致内容就是允许日本人在东北开矿、修路等,这些条件明眼人就看得出来:这不是借用国土,而是把东北这片地“卖”给日本。如果张作霖答应了这些条件,就真的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卖国贼”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也不断瓦解。
张作霖肯定也不会傻傻答应,因为他手上其实还有一些精兵,实力也比较强,他自己也没必要“傍”日本人。张作霖此时正面临着被包围的困境:蒋介石的军队正在京津地区盘踞,而日本那边也在青岛增兵给张作霖施加压力,逼迫他赶紧妥协。而张作霖没有什么反应,依旧让日本自己唱“独角戏”,日本人面对如此难缠的对手,才真正地动了杀机。
芳泽谦吉
1928年5月,日本使者芳泽与张作霖彻夜长谈。日本跟张作霖提出了十个条件,这十个条件不必想都知道肯定都是霸王条款。
芳泽跟张作霖说:你们打不过老蒋,而且硬拼也肯定不行,还不如退兵保平安,这样做才是对中国人民好。
张作霖可生气了,严词拒绝。
芳泽再次给他“洗脑”说:那你们打得过老蒋的军队吗?
张作霖也霸气回怼说:我既然惹不起,但我躲得起,我退兵还不行。
芳泽嘲讽道:那你可不一定能回去。
张作霖肯定也不甘示弱:东北是我的地盘,我想回就回,还轮不到你管我。
芳泽感觉这些威胁对于张作霖来说只是“普通攻击”,就换了一种更强硬的方式,气冲冲地质问张作霖说:张宗昌在济南杀死的几个日本华侨,你们为什么不对此负责。
张作霖气得把翡翠旱烟袋都摔成了两半,回击道:这件事没证据、没报告、也没调查,你张口就要我负责,根本不可能。
这起会谈事件让贪婪的日本人动了杀机,张作霖此时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死期马上到了。张作霖跟日本人的关系已经临近冰点,日本看张作霖软硬不吃,一心想当“东北王”,那就只能“硬上弓”。日方本来是想多做洗脑工作让张作霖自己“觉悟”,可是张作霖翅膀硬了不听使唤,而日本对于中国东北这块地早已经垂涎欲滴,张作霖却总是“打哈哈”,能拖就拖,能不认就不认,这可真的惹怒了日本人。
始作俑者
河本大作
而这张作霖被杀这件事情的凶手大概率就是日本人,根据资料记载行凶者应该是日本的河本大作,他是参与了杀害张作霖的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幼年时期家境很不错,年轻时考上了军校,毕业之后就参军当兵,在军营的生活也是兢兢业业,职位也是越升越高。
河本大作谋杀张作霖是早有预谋的。1928年4月18日河本大作写给好朋友的信中写道:这次一定要杀掉张作霖,就算我为此革职也在所不惜。
河本大作在张作霖的必经之路上,布下全方位的夺命网络。河本大作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火车站埋了炸药。尽管张作霖在此之前早就已经周密地安排自己的行踪以免被发现,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该来的还是会来的,没想到自己在家门口被人“放冷箭”。在张作霖乘坐火车时,快要到达日军布下的陷阱时,早就埋伏好了的日军立马按下爆炸按钮,场面瞬间一片狼藉,连火车都炸焦了,张作霖当场被炸飞。在把张作霖送往医院时,他留下遗言道:快让小六子(张学良)回沈阳。
皇姑屯
张作霖被送往府邸救治,最后伤势太重去世了。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日本军队正好可以找到机会下手夺走“东北”这块肥肉。为了抑制日军行动,张作霖的死讯也没有被公布,张作霖的府邸依然灯火通明,家人不许啼哭、戴孝。这一招障眼法也使得日军无法确认张作霖是否已经死亡,也不敢贸然行动,但是日军一直在做相关的部署打算抢占东北。张学良也知道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张学良乔装打扮安全地回到沈阳,模仿张作霖的签名发布命令。把相关事宜安排妥当后,东北政府才公布了张作霖的死讯。
这场杀人事件就在日方的默许下发生了,河本大作得手后,日本还假惺惺地去调查,最后河本大作在日本的维护下只是被革职了而已。河本大作也只是表面上革职了而已,他自己还是秘密地帮军队做事,还会拿做生意的钱给军队补充经费。
后续发展
张学良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管了他父亲的工作,起初日本人并没有把张学良放在眼里,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还想让张学良在东北称帝,并且成为日本人的傀儡,任由日本操控。但是张学良严厉地拒绝了土肥原贤二的提议,还把他赶走。这件事之后,张学良与日本人的关系基本断裂了。之后日本政府一再向张学良施压,顶着巨大压力的张学良宣布要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改变旗帜。
在祖国面临内外交困的境地时,张学良改变旗帜实现了全国统一,此举动挫伤了日本想要夺取中国东北的阴谋,也是对于中国来说最好的选择。冒着被日本“报复”的风险,张学良坚决地选择了正确的道路,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国家尊严。不仅如此,东北易帜后,中国停止了大规模的内战。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对于张作霖的评价都是多面性的。张作霖作为一个军阀,当他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发动内战,与他国侵略者交往密切等,张作霖在这里确实干了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但是张作霖面临日本人的战术拉拢,心里还是会有一条明确的界限:不当亡国奴,不当卖国贼。
其实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本来就不能太过单一,因为人物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张作霖是不是一个爱国军阀我们无从可知,他也确实因为反抗了日本而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对张作霖的评价,并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