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例疑难病例的诊断之路: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还是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例疑难病例的诊断之路: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还是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04A02WNL00

本文是一篇关于血液病诊断的病例讨论文章,主要讨论了一位72岁女性患者因白细胞持续增高而入院检查的诊断过程。文章详细描述了患者的病史、各项检查结果(包括形态学、生化、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诊断思路和最终的诊断结论。

病例背景

这是一位72岁的老年女性患者,因多次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WBC)持续增高而入院。最初在体检时发现WBC为18.6×109/L,几个月后因准备进行白内障手术,术前检查发现WBC已超过30×109/L。外周血血细胞形态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占89%,以分叶核为主,未见幼稚阶段粒细胞、原始细胞或异型淋巴细胞等异常细胞。外周血碱性磷酸酶积分(NAP)为335分,阳性率为99%。初步考虑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

入院后相关检查

形态学检查

  1. 外周血检查:白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占89%,未见原始及幼稚阶段细胞,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比例不高。中性粒细胞浆内颗粒增多、增粗,可见空泡变性和杜-勒小体(图1)。


图1 外周血形态学检查(×1000)

  1. 外周血NAP积分:明显增高,积分325分,阳性率100%(图2)。


图2 外周血NAP积分检查(×1000)

  1.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90.0%,红系占4.0%,粒:红=22.5:1。粒系增生明显,其中原粒0.5%,早幼粒1.5%,中性中幼粒12.0%,中性晚幼粒8.5%,杆状44.0%,分叶核21.0%,嗜酸分叶2.0%,嗜碱分叶0.5%。红系比例明显减低占4.0%,余未见明显异常,未见呈缗钱状分布者。淋巴单核细胞形态如常。浆细胞容易见到占2.5%,部分区域可见浆细胞成簇分布。巨核细胞常见,血小板成簇分布。未见特殊异常细胞及寄生虫(图3、4)。


图3 骨髓涂片检查(×100)


图4 骨髓涂片检查(×1000)

其他相关检查

  • 生化指标:CRP:2.24mg/L;细菌感染两项:PCT <0.5ng/L,IL-2 2.15pg/L。细胞因子12项:IL-2 1.65pg/L,IL-4 7.23pg/L,TNF-a 5.79pg/L,IL-6 8.55pg/L,IFN-Υ 10.41pg/L,IL-10 19.55pg/L ,IL-17 8.54pg/L, IL-5 5.54 pg/L,IL-8 19.22pg/L,IL-12p70 2.98pg/L,IL-1β 9.43pg/L,IFN-a 1.41pg/L。血沉8 mm/h。生化常规:无明显异常。

  • 影像学检查:胸部CT显示双肺纹理增重,左肺下叶陈旧性炎症病灶,余无异常;妇科B超和乳腺B超均无异常提示。

分子生物学相关检查

  1. MPN相关基因检测:未检测到异常突变。

  2. MDS免疫分型检查:分析1.2%的优质细胞群体,未见异常表达,另外检89.0%的粒细胞分化抗原表达异常,建议加做CML与MPN相关基因检测。

  3. 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查:未检测到BCR-ABL异常融合基因。

  4. 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检测到IgH和IgK基因克隆性突变,建议定期随访。

  5. 骨髓活检: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比例明显增高,红系比例减低,巨核细胞不少。网状纤维染色:MF-1。

诊断分析

可能的疾病

  1. 感染
  2.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CNL、MF
  3. 浆细胞疾病

重点排除的疾病

  1. aCML(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强调了该病的MDS/MPN属性,避免与CML混淆。aCML诊断的主要难点是与CNL鉴别。

  2. PMF(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需要满足3项主要标准及1项次要标准;次要标准需重复检查1次。

检查结果总结

  1. 血常规白细胞持续30×109/L左右,超过3个月;
  2. 骨髓象:粒系明显增生,以中性杆状、分叶为主,嗜酸、嗜碱细胞比例不高,无明显病态造血表现。
  3. 暂未发现提示髓系增殖的阳性基因;BCR/ABL融合基因阴性。
  4. 骨髓活检提示轻度骨髓纤维化;
  5. 流式细胞术检查提示89%粒系细胞表达异常

后期补充检查

  1. 血清蛋白电泳:发现M蛋白
  2. 免疫固定电泳
  3. 流式细胞术:发现少量单克隆浆细胞,约占4.5%
  4. 骨髓涂片:浆细胞容易见到,某些区域成簇状分布,提示肿瘤性增殖的可能

最终诊断

  1. 浆细胞疾病(MM前期)
  2. 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
  3. 可疑CNL,继续加强随访

知识拓展

MPN(骨髓增殖性肿瘤)

包括CML、PV、PMF、ET、CEL、CNL和肥大细胞增多症。WHO(2016)中强调JAK2、CARL、MPL基因突变为主要诊断标准之一,诊断模式已从以前的临床诊断模式转变成了临床—病理—分子诊断模式。

CNL(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是一种罕见的BCR/ABL阴性的MPN,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持续增多,伴肝脾肿大、AKP活性增高,容易误诊。老年人好发,其特征为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持续增多(白细胞计数≥25×109/L,杆状及分叶核粒细胞≥80%),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中性粒细胞增殖明显。

诊断标准

  1. 外周血WBC≥25×109/L,分类中分叶+杆状核≥80%,前体(早幼、中幼和晚幼粒细胞)<10%,原粒罕见,单核细胞计数<1×109/L,无病态造血表现。
  2. 骨髓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和数量增多,中性粒细胞成熟表现正常,原粒细胞<5%。
  3. 不符合WHO的BCR-ABL1阳性CML,PV,ET或PMF标准。
  4. 无PDGFRα,PDGFRβ或FGFR1重排,或PCM1-JAK2。
  5. 存在CSF3RT618I或其他CSF3R激活突变;在无CSFR3R突变时,持续中性粒细胞增多至少3个月,脾大和无明确的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原因,包括无浆细胞肿瘤,如有则需用细胞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检查显示的髓系细胞克隆性。

鉴别诊断

  1.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相关“CNL”:现已明确其并非真正CNL,而是由浆细胞驱动的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多克隆增多,经有效治疗浆细胞病,可自发缓解。此类“CNL”CSF3R突变检测无一例阳性,与真正的CNL不同。

诊断CNL需要做的分子检查

  1. BCR/ABL,PDGFRα、PDGFRβ和FGFR1。
  2. JAK2、CALR以及MPL,约10%患者JAK2V617F 阳性。
  3. 80%以上的CNL患者CSF3R阳性,目前已证实CSF3R突变是CNL最特异的诊断指标。
  4. 约33%的CNL单独或同时联合SETB1突变。
  5. ASXL1、EZH2、TET2、IDH1/2、SRSF2、SF3B1等提示疾病克隆的伴随基因突变。

CSF3R介绍

即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基因(或干细胞因子受体基因)。又名CD114、GCSFR,编码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蛋白。CSF3R是一种穿膜型受体蛋白,具有调节粒细胞生长、分化和功能的作用。CSF3R突变常见于CNL患者,用靶向药物治疗有效。

专家点评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白血病,该病进展缓慢,目前已报道的病例数不多。2013年发现CSF3R基因突变是CNL一个高度特异而敏感的分子诊断标志,但也仅见于约60%的病例。对于没有该基因突变的病例,诊断基本是一个排除性的过程,相对比较困难。主要是与反应性的中性粒细胞增高相鉴别,本例恰恰没有检测到CSF3R基因突变,且有持续存在浆细胞疾病这一诱发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优先考虑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高。

此病例详细介绍了CNL的诊断思路、与其他MPN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思路清晰。虽然最终也未能明确诊断,但也能使大家全面了解CNL这一少见病例的诊疗过程。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